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一)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
37.公立醫院要以病人為中心,堅持維護公益性和社會效益原則,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醫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探索建立以醫院管理委員會為核心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醫院院長選拔任用及考核管理辦法,明確崗位規范,推進醫院管理的職業化、專業化。
38.完善醫務人員職稱評定制度,探索分層次評審的工作機制。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的辦法和形式,促進區域間、機構間人員和技術交流。
39.強化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規范公立醫院臨床檢查、診斷、治療、使用藥物和植(介)入類醫療器械行為,嚴格臨床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范,強化醫療服務管理,優化服務流程。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推行臨床路徑和單病種質量費用綜合管理,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和適宜技術,促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
40.探索建立由衛生行政部門、醫療保險機構、社會評估機構、群眾代表和專家參與的公立醫院質量監管和評價制度,逐步建立醫院管理評價的長效機制。嚴格醫院預算和收支管理,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全面推行醫院信息公開制度,接受衛生行政部門、內部職工和社會監督。積極探索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和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處理機制。
。ǘ┩七M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
41.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政府負責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等公共服務經費,對中醫院、傳染病醫院、職業病防治院、精神病醫院、婦幼保健醫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
42.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標準和貸款行為。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不得接受藥品折扣。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解決。藥事服務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積極探索醫藥分開的多種有效途徑。按照省要求,適當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價格。定期開展醫療服務成本測算,科學考評醫療服務效率。
43.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探索建立醫療服務定價由利益相關方參與協商的機制。
。ㄈ┘涌煨纬啥嘣k醫格局
44.市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全市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轄區內公立醫院的設置數量、布局、床位規模、大型醫療設備配置和主要功能。
45.制定公立醫院轉制政策措施,規范轉制程序和資產資金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和職工合法權益。
46.鼓勵民營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院。民營醫院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和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受同等待遇;對其在服務準入、監督管理等方面一視同仁。落實非營利性醫院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營利性醫院稅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