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實施計劃
5. 品德教育:德育故事、警世語句
德育故事在于收集、在于創作,搜集學生中的,貼近生活的。結合校園生活、活動內容進行思想品德培養。
校園北墻
1. 運動圖標更新;
運動圖標設置在北墻,一是讓學生在玩耍中、在運動中熟識,而是讓學生在涂鴉中利用素材。一學年換一次,使學生更多熟識。
2. 涂鴉墻:各種不同形狀的黑板,供學生粉筆涂鴉;教學樓走廊的窗下用水粉(廣告色)涂鴉。注重引導學生在練習中提高,在提高中創造。通過一年的摸索優化內容,優化課程,開創多種涂鴉方式,使學生熟識美術技法。一二年級注重粉筆涂鴉、三年級以上逐漸學習水粉、油畫、水墨、卡通、動漫等繪畫技法學習和實踐。
廁所:
中國“四大君子”圖,梅、蘭、竹、菊,以及荷花圖、牡丹圖。以物質品質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每次解說都要賦予新意。梅的傲骨、蘭的空靈、竹的耿直謙虛、菊的耐寒負重盡是學生所具備的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一二年級認知、三四年級理解、五六年級深化。
西南墻體:
安全教育:安全知識宣傳、安全事故事例展板
注重知識、意識、能力鏈接,聯系生活,注重實際。進一步完善安全教育體系,配合日常安全教育活動,增加技能內容-疏散防護、煙、毒氣、煤氣防護等;躲避雷電;人工呼吸等。
教師辦公室檐下:
1.益智創意:繪畫比賽展板、寫字展示、作文比賽展板;
2.安全宣傳展板、健康衛生展板。
在暑假中完成展板設置。繪畫比賽、寫字比賽、作文比賽每月進行一次;安全宣傳、健康衛生展板是即時性內容,配合活動進行。
走廊文化:
1.窗下:水粉涂鴉,全員參與,每月兩次。
2.欄桿內(墻體):依照班級對應位置設置個學科內容。(待做)
3.教室門:古詩欣賞(待做)
4.廊柱:三個側面設置成語接龍(待做)
5.樓梯間:陸續制作簡易可更換掛圖,每期更換一次。內容涉及學生風采,采集學生間有成就的事跡;社會百科知識。
班級文化:
1.各項制度的建立,貴在以人為本,從人文關懷、從倡導觀點出發,引領學生行為規范,樹立信念、形成作風,養就品質。
2.班級風采的樹立,應在精神。行為、信念、作風是基礎,引領學生“敢想、敢做”,形成自尊、自愛、自強氣質。注重活潑、積極、向上精神培養,自主學習、主動做事、勤勞樸實行為培養。
3.特色設計
這些需要各班發展中修整、提升,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班風靠自己,根據文化主題、班級情況按照計劃步步提高,形成特色。
辦公室文化:
1.整潔有序,排列、放置合理;
2.具有個性的標語,能夠暗示、提醒、鼓勵或者激勵自己發奮向上的語句。
3.逐漸設置個人職責標牌,使教師每天都能明白自己的職責。
4.張貼《教師十條禁令》、《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以及學校規章制度。
(二)制度文化建設
1. 目標:呈現學校管理線條,體現學校人文精神。
板塊設計:
班級、學校管理制度等。
校園必須顯示: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
2. 改變現有規章制度不適宜現代管理思想的部分,使其充滿人性化但又有法規威力的制度,使校園人文充滿和諧、協作、奮進氣息。
注重日常行為規范建設,突出“小學生一日常規”修整和實施;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在制度中能夠體現“以人為本”原則,體現本校人文精神。
(三) 行為文化建設
1. 升降旗儀式:升旗、國旗下演講、英語示范句、經典誦讀、安全教育等。
降旗儀式:降旗、周工作總結、安全教育等。
兩項工作作為常規工作,課程化。由少先大隊部負責。在原有基礎上,注重生命教育和行為倡導,配合有關活動進行教育活動。
2. 少先隊活動:愛國主義讀書活動、中華魂讀書活動、紀律衛生檢查、禮儀崗、宣傳。注重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性服務活動。有條件下進行一次紅色基地參觀活動。日常注重學生行為引領和倡導,負責“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養一習”活動。
3. 《大課間行為藝術》:眼保健操、廣播體操、區特色活動——跳繩、學校自主活動、軍訓鞏固 隊列行進 跑步 校園集體舞 健美操、學科融合(周一語文、周二數學、周三英語、周四音美、周五綜合)。注重行為培養,以“好習慣培養”為引領,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