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實施計劃
4. 小課間紀律:一如既往的執行著放凳、站隊、下樓、到一定區域活動;站隊、上樓、放凳、坐下、上課。由班長操作全過程。
在小課間里,教師與學生在一定的區域玩耍,師生一樣快樂著,凝濃著師生情誼。堅持下去,凸顯和諧,關愛學生,把思想工作做在平常,行為規范或者良好習慣培養做在平時。
5. 活動主持:xx年以來學校一切活動均由學生主持,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平臺、一個鍛煉機會。沿著成功的經驗之路,爭取做到全體學生參與。
6. 教師工作規范:通過按照制度工作,依法執教;每學期學習《教師行為規范》、嚴格執行《教師工作十條禁令》
(四) 精神文化建設
1.《大課間行為藝術》、班級文化、愛國主義讀書活動、中華魂讀書活動、愛國主義觀影活動、各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從日常工作中:
2.開展多項非學科課程為學生創建多種發展平臺體現我們的辦學思想: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平臺,促進多面發展。
3.進行課堂改革實行開放是教學,學科教學融入校園文化的非學科教學體現我們的育人目標:有計劃、有辦法、有文化、有個性;會學習、會生存、會創新、造福人類。
4.主張自主學習、樂意探究,師生養成習慣,做到會學習,教師通過研究“教學四環節”、“全程說課”、“教師專業提升”等活動、學生通過校內外各種活動體現我們的校風:明白事理、以德立身;以理服人、雷厲風行。
5.在德、智活動中制度引領下,在行為規范下,勤勞樸實、自主創新,體現我們的教風:務實嚴謹、自主創新。
6.以人為本下,嚴格管理,和諧生存,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自尊自愛進行教與學互動,提高的是我們,發展的是我們,從我們的所做所為中體現我們的學風:合作、善思、樂學、創新。
四、 實施措施:
1. 領導重視:校委會參與,把此項工作作為學校發展方向,放在學校工作議事日程上。
2. 注重更新:在不違反工作目標情況下,及時修正內容、擴充內容,與時俱進。
3. 課程化:與學科課程有機融合,各任課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寫出與該課程融合的學科鏈接指導計劃,合理使用、有效使用。成立相應的教學研究小組,進行專項研究、實施。
4. 利用評價:采取全體參與、多方共同管理評價的方式。教務處、班主任、少先隊各司其職,由教務處制定可操作的管理評價意見,少先隊、教務處負責監督、反饋、評價、總結,每月評價一次。
5. 加大工作力度,各項工作記入教師本人工作考評,獎勵突出貢獻者或具有很大聲望在外者。
五、 要解決的問題
1.有待開發的地面文化
語文學科: 練字。把樓前活動場地進行區域劃分,按班級人數劃分,地面做成小方格,在吸水的地磚上練字,達到人人同時練習、評比。
數學學科:地面呈現一些數學方面的游戲圖形、知識提示等。
健身游戲:學生樂于玩耍的小游戲,在活動中健體。
我們會堅定不移的進行這方面工作,并且做好學科融合,使其事半功倍。
2、學校藝術節:
設計:彰顯學校“益智創意”活動。
時間:每年十一月份中旬
內容:益智創意,繪畫比賽(粉筆涂鴉、水粉涂鴉、紙質繪畫、貼畫等);作文比賽、經典誦讀比賽(誦、吟、唱、舞);文藝節目、特殊技藝等方面。
現正在籌劃,還不能具體實施。xx年后半年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