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tài)課第一次實習報告
3.2 萬泉河廣場:
“要使我們的城市廣場句要意義,必須重新認識城市廣場是‘人性場所’”。(2)從被訪問人的回答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廣場設計的并不是很成功,因為它忽略了一點:人。盡管看上去廣場很漂亮,但置身其中特別是夏天,并不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因為廣場的周圍并沒有給游人提供庇蔭的大樹和坐的地方,只有一些冰冷的石凳和一些設計師們認為具有藝術效果的同樣冰冷的石柱。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個廣場是“非人性的廣場,缺乏對普通人的關懷”(3)。其次,廣場中的噴水池幾乎是不怎么用的,那么也就是這個噴水池只是為了特殊的幾天來裝點門面而用,這樣豈不是對資源的浪費?再者,這樣的廣場是存在著安全隱患的。溜冰的孩子如不小心碰到周邊的石球是很容易受傷的,而喜歡到處亂跑的小孩也許一不注意就會不小心在鋪設的“河道”與廣場的交接處踩空從而受傷。而這些也正表明了我們的設計師在設計廣場時還是主要以美觀排場為標準,而對人的關懷反成了其次甚至不在考慮之范圍!我認為應該在這個廣場其周圍種上大樹,并給游人提供舒服的坐椅。至于噴水池和石球石柱,我認為應該做一個適當的改造,使得這些隱患能消失。
3.3 水(河):
“每個城市的形成和發(fā)展都與其所在地的水系緊密相關。”(4)北京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然而,在實習中,我卻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水體的污染。在蔚秀園中的臭水不僅影響了那里的環(huán)境,更給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威脅,在被采訪的人中,沒有一個人不對此感到不滿和無奈。在去頤和園的途中,我看到了流著污水的萬泉河。在頤和園門前,我看到了修了水泥堤壩的昆玉河.對于前面兩個問題,我們經常接觸,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而最后一個,在采訪時,原來以為這樣做只是會造成視覺上的不舒適,然而回來后,查書,發(fā)現這樣做的危害遠遠不止于此.原來自然的河堤,與水系形成了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那里棲息著許多動物,生長著許多植物,它們不僅僅使得讓我們感受到了生物的多樣性,而且還對水的自凈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當水泥護堤建成后,這一切都遭到了破壞.水系的自凈能力下降,污染加劇.(4) 知道了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方面,我們在大聲吶喊著保護環(huán)境,另一方面我們又在破壞著它,而可悲的是,我們有時卻不知道自己是在破壞反而以為是在”保護” . 看來,我們保護環(huán)境不能是盲目而為, 應該去除那種盲目自大,不信科學自以為是的心理,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否則只能是加劇其惡化!
3.4 濕地:
《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是: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咸水、咸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狹義的定義通常把濕地視為生態(tài)交錯帶;是陸地和水域之間的過渡區(qū)域,由于土壤浸泡在水中,所以特征植物得以生長。我們在頤和園看到的濕地應該正是這種陸地和水域之間的過度區(qū)域。濕地的功能除了對水質的凈化起著關鍵作用外,還有有著以下功能:滯留營養(yǎng)物和沉積物,防止自然力的破壞(保護海岸線,防風,排除有毒物),流量調節(jié),防止鹽水的入侵。如果能夠合理的運用濕地的這些功能,而不是去破壞它,因地制宜,那么濕地將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好處。同時很重要的是,世界上的許多濕地還是許多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如位于喜馬拉雅山山腳的蓬濕地現已變成了鳥的世界,并仍有大量鳥群不斷飛來,將此地視為遠離污染的純凈天堂。而對于城市,一個人工痕跡很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在我的周記六中曾提到的上海江灣濕地是上海最后一塊自然濕地,現在卻面臨著被房地產開發(fā)的境地!很慶幸的是,頤和園的濕地還未受到開發(fā)商的威脅。
3.5 一些未找到答案的問題:
3.5.1 問題一:在2.8中提到的湖中的枯枝敗葉的問題,試圖去找找資料,然而卻沒找到。只是看到在森林系統(tǒng)中,森林及野生植物每年增加的有機物質,連同枯枝敗葉,厚厚地蓋著林地,腐爛以后成為優(yōu)質肥料,呈現最好的水土保持,形成林地內有大量蓄水。我認為在湖泊中也同理,枯枝敗葉被微生物分解腐爛后成為優(yōu)質肥料,能夠給湖里的生物提供養(yǎng)料,同時也為大樹本身提供養(yǎng)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級消費者及生產者處于一個自己自足的狀態(tài),完全不需要人為活動的介入。如果我們認為枯枝敗葉污染了湖水,而將其處理的話,反而會影響生態(tài)平衡,導致湖水環(huán)境的惡化。但,是否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矛盾:如果不加管理的話,枯枝敗葉過多將會造成湖水的富營養(yǎng)化從而破壞湖水的生態(tài)?
3.5.2 問題二:對于途中所看到綠化隔離帶,它是以京郊稻田為代價的。那么就生態(tài)價值而言,這樣做是否可取?
4 實習心得:
這次實習給我的收獲確實不小。古人云: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原來在課本上在電視中看到的各種不合理的現象總覺得似乎離自己很遠,然而在走出了象牙塔后,才發(fā)現原來這些不合理離自己是如此的近,是如此的嚴重。我們已經感知到了環(huán)境的惡化,也知道環(huán)境的惡化會對人類本身造成巨大的威脅,然而我們仍然有著很多急功近利的人,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去破壞那根本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生態(tài)平衡。同時,我們也有很多盲目的人,他們本著保護環(huán)境的心理想去做一些切實的事情,然而卻由于知識的缺乏,思想上的盲目自大,往往是南轅北轍,不僅沒有保護環(huán)境反而由于他們的保護心切使得環(huán)境的惡化大大加劇。而事實上往往,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它自己的調節(jié)方式,根本毋需我們的看似“好心”的多此一舉。所以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像魯迅先生那樣“搖旗吶喊”,以喚起國民的環(huán)保意識,同時,我們還應該向國人大力宣傳科學知識,我們要樹立的不僅僅是環(huán)境危機意識還更應該是正確的科學的環(huán)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