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基礎教育工作職責情況述職報告
2、創新用人機制。逐步完善校長競聘上崗制、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崗位目標責任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形成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競爭上崗、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打破職務終身制,切實把教學水平高、管理能力強、德才兼備的優秀老師推到學校領導崗位上來,形成積極向上、競爭有序,有利于優秀教育人才脫穎而出、充滿生機活力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堅持以教績論英雄,對校風不好、管理不到位、學生家長意見大、社會反響不好的校長敢于撤換和調整,以一個好校長帶出一支好隊伍,帶出一個好學校,也帶出一個地方尊師重教的好氛圍。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對無所事事、事業心不強,工作能力差的教師加強教育甚至淘汰,增強教師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3、創新分配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制度,打破分配上的大鍋飯和平均主義,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多關心優秀老師,通過采取“以獎代補”、特殊津貼等形式,獎勵補貼教學質量好、教育水平高、教學成績優的教師,拉開與教績平平的教師之間的收入距離,使優秀教師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體現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
三、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改善辦學條件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采取“向上爭取、財政配套、部門支持”等措施,多渠道籌集資金,切實加強學校硬件建設。特別是在縣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以來,共投入資金5300多萬元,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危房改造、校園環境美化建設、虎山中學新校區第二期、家炳職校培訓中心和“新裝備”第一輪配套工程建設,并為邊遠山區學校配套教學辦公電腦,使全縣各中小學硬件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扎實抓好危房改造工程建設,籌集資金近萬元,拆除全縣19間學校d級危房15073平方米,維修17間學校c級危房31393.35平方米,在16間學校新建校舍12603平方米,按省政府要求如期完成學校危房改造任務,進一步優化了辦學條件。
四、不斷提升辦學效益
一是提高“普九”工作水平。加大新《義務教育法》宣傳力度,通過法律法規、鄉規民約和發放《義務教育督促入學通知書》等措施,確保適齡兒童如期入學;認真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困難家庭生活費補助政策,著力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難問題,全面落實鎮、村、學校等各級防流控流責任,進一步鞏固提高了“普九”成果,確保義務教育各項指標符合上級要求。在解決貧困家庭學生上學難問題上,本人帶頭并要求班子成員捐資助學,并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支持,以來,共籌集183.6萬元,資助1889位貧困家庭學生上學,全縣沒出現學生因貧失學的現象。二是調整學校布局。堅持將布局調整與改造薄弱學校、創建規范化學校以及教育強縣建設結合起來,科學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兩年來,撤并初級中學1間,撤銷17間完小和4個教學點,撤并17間完小的高年級部,夯實了創建教育強縣工作基礎。三是推進學校規范化建設。,虎山中學順利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終期督導驗收,家炳職校順利通過國家級重點職中的復查,實驗中學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一級學校,家炳一中被評為市一級學校。目前,全縣市一級以上學校有20間,其中國家級重點職中1間,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1間,省一級學校3間,市一級學校15間,全縣高中100達到優質學位。四是推進高中階段教育。為滿足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結合實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規劃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5以上的目標,不斷增加高中階段教育投入,創新辦學思路,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質量。,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63,比高1個百分點。同時,堅持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并重,在抓好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來,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興建家炳職校實訓中心和“就業再就業培訓基地”等,并創新辦學方式,出臺學生就讀優惠政策,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全縣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特色日益鮮明,每年為社會培養和輸送近名的技能型和實用型人才。五是加快創建省教育強縣步伐。去年初我縣全面啟動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工作,成立由本人擔任組長的縣創強工作領導小組,制訂《關于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的決定》、《縣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工作實施方案》,召開大會進行動員部署。通過努力,去年底,湖寮、百侯鎮順利通過了省教育強鎮督導評估驗收,是梅州市首批通過省教育強鎮驗收的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