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局局長述職報告
述 職 報 告
*區人事局局長
。2005年10月12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于1998年3月擔任區人事局局長,2003年3月再次被任命為區人事局局長,任職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在全局干部職工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與班子成員一道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發展觀,努力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機制,為我區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事人才和智力保障。按照區人大常委會的安排,我就任職以來履職履責等方面情況進行述職。
一、履職履責的情況
任職以來,我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密切聯系群眾,帶領全局同志,完成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狠抓三個環節,著力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力度 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資源,任職以來,我堅持把人才工作作為人事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工作大局,抓住人才的引進、培養、服務三個環節,推動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 一是抓引進。根據區委、區政府制定的人才引進、管理、使用政策措施,為促進我區工業企業及科教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們先后對全區人才資源總量、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高層次人才流動情況、農村鄉土人才、出國留學人員等情況開展調查統計,針對我區中小企業人才缺乏以及本區現有人才結構中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相對缺少的現狀,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緊跟成都市構筑“人才高地”的規劃,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提出了構筑“人才高地”的設想,即:努力營造用人環境,聚集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人才,引進高新技術、支柱產業、重大工程、新興產業、緊缺專業急需人才。
工作中,我們進一步放寬政策,對高層次人才不限地籍,辦理手續從速從簡。采取“供需見面”的方式,組織用人單位到各類高校選拔優秀人才,為區內企業及事業單位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03年以來,共引進各類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到教育、衛生第一線工作368人,到各類企業395人,其中公開招考教育系統教師242名、衛生系統人員10名。2005年,為加強我區區級機關干部隊伍建設,優化人員結構,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我們組織開展了2005年公開招聘區級機關工作人員工作,面向全國高校全日制應屆畢業本科生公開招考了21名區級機關工作人員。組織進行了重點鎮公開考試錄用10名國家公務員的報名工作,會同公安部門完成招錄15名警察及10名窗口工作人員的面試、考試工作。
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強化農村人才聚集,2005年1月,我局提請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人事人才服務的意見》([2005]2號),積極適應農村產業化、城鎮化、居民化的需要,推動人事人才工作向鎮村、街道延伸,真正為“三農”服務。從今年開始,大力實施“農村引才計劃”和“農村項目引智計劃”,壯大渉農人才隊伍。一是每年從區、鄉鎮(街道)機關事業單位選派10名左右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掛職鍛煉,時間為1-3年;二是建立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實踐基地,每年面向高校選派10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村(社區)掛職、實行聘用制,實踐期1-3年,在重點鎮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三是積極做好農業項目引智工作,爭取在3年內實現國家或省批準的農業引智項目2-3個,鼓勵渉農事業單位人才帶項目到農村、農業經濟組織開展技術推廣、技術服務,進行創新創業。組建“渉農專家服務團”和“推進城鄉一體化專家服務基地”,為農民提供種植、養殖和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的示范咨詢服務。
二是抓培養。要讓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以滿足事業對人才結構需要不斷調整的要求,就要不斷地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努力打造人才創業平臺,把使用好人才放在培養與引進的同等位置上,用心去創新人才管理制度與機制。
——加強各類優秀專家和人才的選拔管理,為知識分子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切實解決知識分子的后顧之憂,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協同有關部門調查了解區內專家住房情況,為他們的子女入學、就業提供便利,解決夫妻兩地分居。歷年教師節,我們都會同相關部門對全區青年優秀教師、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進行了表彰。2003年以來,共推薦全市政府津貼候選人10名、四川省學術帶頭人4名。
——加強我區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工作,積極探索職稱改革評審制度,進一步放寬對參評對象的身份限制。2003年以來,共申報高級職稱51人次,中級職稱106人次。成立了*區初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中心(下稱評審中心)。評審中心以本區各系列具備副高職稱的專家為主體,已入庫專家32人,逐步實行計算機隨機確定評委會成員,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職稱評價體系,切實保證客觀、公正地進行專業技術職稱資格的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