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 體會災區重建
一位受訪干部私下無奈地表示,農村災后重建的復雜程度,比城市重建大十倍啊,尤其是隨著重建過程推進,很多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都逐漸暴露出來了,基層干部承擔的職責和壓力更大。他透露,紅白鎮村組一級的基層干部,不少都有棄職不干的念頭。
“地震一年,大家干了相當于三年的活,身心俱疲。但現在到處缺人,想不干也不會批準,只能撐下去。”他說。
經濟:壓在心頭的大石
紅白鎮鎮長張曉濤更直言,大地震把紅白鎮的經濟“震”成了一張白紙。
除紅白鎮重建過程中的種種紛擾之外,還有一件令鎮主管領導更為頭痛的事:災后經濟如何恢復重振?
紅白鎮黨辦副主任文孝桂接受《中
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地震之前,紅白鎮雖地處深山,但論綜合經濟實力,在什邡市二線鄉鎮中卻排在前列。
據統計,XX年紅白鎮gdp達到了7.2億元,鎮財政收入1015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5269元。
紅白鎮境內擁有儲量豐富的磷礦、煤礦和水泥石礦,還有不錯的水電資源。國內最大的磷礦企業之一四川省金河磷礦就在紅白,從什邡市區有一條專用鐵路線通往金河磷礦。XX年,紅白鎮工業企業有121家,小水電站14座。
旅游業方面,紅白鎮擁有瑩華山、八卦山、青牛沱、黑龍池、南天門、太子城、佛光寺等景點。地震之前,來自外地的兩家大企業分別向青牛沱的“西部驚奇歡樂谷”和瑩華山景區投資了十多億元,已形成完善的旅游產業鏈。景區周邊的老百姓一向收入不錯,不少建了“農家樂”度假屋的村民都買了車。
曾到當地考察的四川大學災后重建援助小組的劉建偉說,地震讓紅白鎮元氣大傷。而紅白鎮鎮長張曉濤更直言,大地震把紅白鎮的經濟“震”成了一張白紙。
在本報記者抵達紅白鎮采訪的前一天,即4月28日,該鎮黨委書記陳玉堂、鎮長張曉濤等人帶隊前往受災嚴重的木瓜坪村、五桂坪村一帶實地調研,分析礦業企業恢復生產的可能性。有參與此次調研的人士表示,由于礦山和道路受損嚴重,該鎮傳統礦業資源的開采要恢復到災前的水平,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
而本來生氣勃勃的旅游業,更遭遇毀滅性打擊。按照專家評估。紅白鎮已開發的“西部驚奇歡樂谷”和瑩華山景區,要恢復原有價值,也許要花6~8年。
原有支柱產業受到破壞的直接后果,就是紅白鎮居民的就業“無枝可依”,很多家庭經濟會長期陷于困窘。
紅白村村民馬子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災后房屋自建的成本在700元~900元/平方米之間,按人均30平方米的重建面積算,農村一家四到五口人重建一棟房屋要花上10萬元左右,國家的補助和信用社的低息貸款加起來每戶一共也只有五六萬元,而且地震之后,很多人手頭根本沒有余錢建房了。
馮子蘭說,原來在礦山和旅游景點工作的人大都沒活干了,很多年輕人沒有辦法,只能出外打工了,剩下的人成天無所事事,只能待在板房里打打麻將,消磨日子。
有村民表示,有些人家沒有了收入來源,只能靠家里老人每個月400多元的社保金來維持生計,生活水平比震前大幅下降。
此情此景,自然讓村鎮一級的基層干部十分著急。木瓜坪村村支部書記謝恩金就是其中最焦慮的一個。
木瓜坪村在地震中受災極為嚴重,由于地質結構不允許,木瓜坪村不可能原址重建,村民全部遷移下山,搬遷到鎮里紅白村地界重建。失去土地的村民們未來如何生活,讓謝恩金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