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金剛川》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金剛川》正式上映,這部由管虎、郭帆和路陽聯合執導的影片效果如何?“大河電影口碑榜”的影迷在鄭州丹尼斯奧斯卡影城搶先觀看了該片。雖然從藝術創作層面來說,用四個不同視角來拍同一段故事在影迷看來見仁見智,但“戰爭場面震撼,愛國情懷滿滿”是觀眾的共同心聲,也讓觀眾看到了華語電影工業飛速發展的成果。
用不同視角演繹金剛川橋梁保衛戰
《金剛川》的敘事焦點是金城戰役,這是抗美援朝戰爭在1953年7月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后一次戰役,志愿軍的支援部隊要修橋通過金剛川的一條河流,敵軍為了阻止志愿軍的援軍不斷炸橋,一場橋梁保衛戰就此打響。吳京、張譯、鄧超、李九霄、魏晨等演繹了鐵骨錚錚的志愿軍戰士,讓觀眾為之感動。
《金剛川》用工兵、對手、高炮班和橋四個章節來講述橋梁保衛戰,分別用不同的視角來講述同一段故事,雖然有觀眾認為在視覺上有重復之嫌,在一些情節上也稍顯冗長,但也有觀眾認為這種方式一種新的嘗試,能夠讓觀眾更為全方位地看到一場戰斗的方方面面,了解到不同崗位的戰士的心理變化、境遇,以及當戰斗來臨時,戰士們的選擇。另外,《金剛川》的拍攝速度相當快,據編劇趙寧宇介紹,今年7月初拿出的劇本初稿,10月23日上映,拍攝和后期制作的事件不超過三個月。
管虎、郭帆和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創作四個章節,對于這種創作方式,管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與其說分工,更是合作。這對中國電影來說也是新的經驗。《金剛川》講述的是大戰場后方的個體故事,關照更多無名英雄。三個視角也是一種創舉,之于中國電影也是一種新的經驗。”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反而激勵《金剛川》更加高效拍攝,郭帆導演透露,“開機前就把跟特效有關的鏡頭,全部虛擬拍攝出來,明確任務量,提高了生產效率,加之2600人特效團隊的奮力配合。全力保證影片完成。”路陽介紹了拍攝過程中的挑戰:“因為涉及大量爆破戲份,每次拍攝前都需要測試效果范圍與安全性;大部分戶外戲份需要克服艱難的天氣,因此劇組使用大量LED燈組,通力配合,營造自然的光照效果。”
根據貓眼電影數據提供,截至10月23日19點50分,《金剛川》上映首日的票房達到了8462.57萬,綜合票房占比72.5%,排片占比54.5%,在現階段大片缺失的檔期里,《金剛川》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扛鼎之作,再加上“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的主旋律特征,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該片的票房將不會遜于管虎的上一部戰爭影片《八佰》。
《金剛川》的上映正式拉來了“抗美援朝系列電影”的序幕,從10月23日起,除了《金剛川》外,《最可愛的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和《英雄連》會陸續上映,四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以接力的姿態致敬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不朽精神。
《金剛川》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說實話,選擇觀看這部電影主要原因是值此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際以此緬懷革命先烈,銘記英雄歷史。同時也是相信張譯和吳京接的電影應該有基本的質量保證。
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兩極分化。我不想從拍攝技術、剪輯技巧等非常專業的角度去評價這部電影,這也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就談談我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吧,核心就如標題——所有偉大都由平凡鑄就。
在觀影之前,我以為電影會用大量鏡頭圍繞張譯和吳京,以他們的視角,來闡述整個金剛川戰役,并突出他們在金剛川戰役中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并沒有,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孤單英雄,有的是從不同的視線,不同的角度出現的每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志愿軍戰士。他們用自我的慷慨犧牲成就了我們軍隊的偉大勝利。
吳京扮演的關磊被炸的尸骨無存的時候,我為美帝國的侵略行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感到憤怒,張譯扮演的張飛被燃燒彈烤成一尊雕塑時,我為志愿軍隊伍保衛家園做出的悲壯犧牲感到心痛,但我都沒哭。但最后時刻出現在畫面中的由志愿軍戰士身體鋪就的生命之橋瞬間摧毀了我的淚腺,那是只屬于中國軍人的偉大奇跡。正如美軍幸存的飛行員所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自己鑄就了一個神跡!
這不是電影,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真真實實的模樣,他們應該被更深刻地銘記,被更廣泛地傳頌!他們的精神需要我們代代傳承!愿這樣的鮮活生動記錄革命歷史的電影能夠更多更好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金剛川》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曾經對八佰期望值是很高的,比如軍訓半年啥的。真看過八佰只是覺得一般,至少沒賺的我的眼淚吧。也許改編比較生硬了一些,比如護旗。
金剛川也是吊足了胃口。預告還是不錯的,三段插曲,估計能賺人大把大把的熱淚。看完補充觀感,希望不要失望。
和拍攝周期啥的大概率是沒有關系的。動人的還是故事本身,技術的東西那是電影工業能夠做到的。
看完,緩緩,最后一段很燃。
雖然情節和各種毛病都提前被自媒體劇透很多,我還是需要盡量客觀的講出我的感受。
比《八佰》好,我確認。因為他真實,真摯,不浮夸。張譯演技確實扛起整部電影。戰爭殘酷性表現的淋漓盡致。這還是1953年七月,也就是停戰前幾天的事情。如果朝鮮戰爭前五次戰役那犧牲的慘烈會更甚,扼腕痛惜那種。
從提高國民認知和愛國情感方面,這是不可多得的一部電影。時間劇照,完成度問題是瑕不掩瑜的。重復片段遠遠沒有杠精說的嚴重,加起來還不如一個廣告長。那些剛槍也只八分鐘的人自然是受不了的。
和《八佰》相比,我更喜歡《金剛川》,對于基本史實的尊重是最大的理由。
中國電影工業完成一個里程碑一樣的答卷,可喜可賀,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