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通用7篇)
2025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 篇1
一塊獎牌的背后,都有許多身體殘疾的人的`拼搏與努力,他們所具有的精神,也正是我們青年應(yīng)必備的。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向殘疾運動員學習,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我輩青年,當迎難而上,永不言棄。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笔藲q女生王心儀,在被北大錄取后寫下《感恩貧窮》一文。她出生于貧困的家庭,母親要照顧常年患病的姥爺,她還有兩個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不穩(wěn)定又少得可憐的工資,但這一切并沒有打垮她,反而讓她更相信知識的力量,促成王心儀成功的并不是貧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經(jīng)歷了生活的種種困難,卻仍積極上進,努力堅持。“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沒有人是生來就成功的,要堅持不懈,永不言棄,才能將困境轉(zhuǎn)化為挑戰(zhàn),將劣勢轉(zhuǎn)化為優(yōu)勢。
我輩青年當頑強不屈,奮斗不息。鮭魚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長期游出大海,等到產(chǎn)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環(huán)不已,生生不息,鮭魚有著近乎地獄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飛躍大瀑布,瀑布邊守著成群的灰熊,不能躍過瀑布的魚很多躍進了灰熊的肚中,躍過的魚精疲力盡,還得面對數(shù)以萬計的魚雕,只有不多的幸運兒可以躲過追捕。鮭魚的一生是奮斗者的縮影,在困境中磨礪,在競爭中生存,頑強不屈,奮斗不息,最終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我輩青年當以夢為馬,自強不息。美國的田徑選手威爾瑪·魯?shù)婪蛟会t(yī)生判定為終生殘疾,曾有六年不會走路,卻最終斬獲三枚田徑金牌;清華大學生矣曉沅六歲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11歲與輪椅為伴,但他有一顆奔跑的心,輪椅困住了身體,卻困不住靈魂。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但請一定相信,相信追夢者、奮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夢為馬,在夢想與奮斗的激蕩下,定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殘疾運動員為國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財富,我輩青年更應(yīng)該煉就鋼鐵意志,迎著風雨飛翔。
2025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 篇2
為了滿足賽時殘疾人服務(wù)需求,結(jié)合當下疫情防控需要,提升各業(yè)務(wù)領(lǐng)域、各場館團隊服務(wù)殘疾人客戶群體的能力和水平,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組織編寫的《北京20__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殘疾人服務(wù)知識手冊》昨天對外發(fā)布。
一同發(fā)布的還有《北京冬殘奧會運動員和隨隊官員服務(wù)手冊(盲文·大字)》。手冊根據(jù)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入境以后的運行流線,依次編制了冬殘奧村須知、開閉幕式須知、競賽和訓練場館相關(guān)服務(wù)須知、反興奮劑項目須知、頒獎儀式須知、頒獎儀式須知、返程服務(wù)須知、疫情防控須知共8個部分內(nèi)容。
手冊采取盲文和大字一體、明文盲文對照的設(shè)計,制作成對開版的讀本。封面按照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形象景觀元素進行設(shè)計。印刷技術(shù)采用了中國自主研發(fā)的綠色印刷盲文印制技術(shù),使盲文點字的觸感更好,使用壽命更長。
北京冬殘奧會金銀紀念幣昨晚也首次亮相。紀念幣一套兩枚,其中金質(zhì)紀念幣1枚,銀質(zhì)紀念幣1枚。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冬殘奧會會徽,襯以長城、雪花等元素組合設(shè)計,并刊國名、年號。
5克圓形金質(zhì)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冬殘奧會吉祥物,輔以雪花元素組合設(shè)計,并刊“北京冬殘奧會”字樣及面額。15克長方形銀質(zhì)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冬殘奧會6個運動項目體育圖標,輔以核心圖形、雪花、“北京20__”盲文等元素組合設(shè)計,并刊“北京冬殘奧會”字樣及面額。5克圓形金質(zhì)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金5克,直徑20毫米,面額80元,成色99.9%,最大發(fā)行量5000枚。
15克長方形銀質(zhì)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銀15克,規(guī)格32毫米×20毫米,面額5元,成色99.9%,最大發(fā)行量10000枚。
2025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 篇3
相信很久以后,人們依然會記得——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輪椅上的田徑運動員侯斌,握一條垂直于地面的繩索向上攀爬,攀爬……當主火炬熊熊燃燒,美麗圣火映亮夜空,全場沸騰……這一刻,人們看到了精神的力量;這一刻,人們再次讀到了:堅強。
在殘奧會這個舞臺上,幾乎每個運動員都是一個堅強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種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當其不屈地穿過巖縫綻放綠色,一抹新綠足以輝映春天;身體雖已外在殘缺,但堅強的攀登讓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熱烈。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寫一只鷹飛翔的過程:一只鷹,一步步向山的頂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蹣跚,很是狼狽。但當它終于來至最高處的一塊巖石時,展翅飛去,雄姿萬里……
是啊,不管怎樣,鷹都要從高處起飛。恰如人,用堅強,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詮釋什么是堅強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輪椅上的美麗人生,海倫黑暗中尋求光明,司馬遷隱忍后重于泰山的鴻篇巨制……而生活中對于堅強的呼喚與需要幾乎是普適性的:升學,事業(yè),失戀,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們贊美這些如鷹一般有著堅強品格與意志的人,人們仰視號稱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楊木一樣的堅強靈魂,這些贊美與仰視都是一種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記得前一陣采訪備戰(zhàn)本屆殘奧會的雅典殘奧冠軍李端時,他說:“奧運會比完了是逗號,殘奧會比完了是驚嘆號。當一個人只有一條腿,還在奮力向前跑;坐在輪椅上還在向前沖,這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種精神!边@樣一次盛會,在比賽外更給了人們尋常生活外一個機會,可以更真切、直觀地感受什么是堅強以及由此帶來的精神震撼與提升。這也許是比金牌更為可貴的。
走過黑暗與沉重才更明白堅強的含義。在人們的常態(tài)人生中,堅強作為勵志的語詞,也許常掛嘴邊,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場殘奧,將堅強的精神意義直觀外現(xiàn),或可成為健全人心靈的雞湯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劑心靈補劑與良藥。正如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對人的健康的定義一樣: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yīng)上的完好狀態(tài),即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健康。人們需要心靈的這些營養(yǎng)。所以,殘奧會,不僅是體育對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種物化的對象性活動,而更應(yīng)體現(xiàn)出一種人類靈魂的高貴、社會的人文關(guān)懷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事實上,堅強不僅是個人品性,文化特質(zhì),更是民族品格,國家脊梁。從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到改革開放后騰飛的新中國,一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大寫著“堅強”。長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現(xiàn)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華民族堅強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現(xiàn)。偉大的中國人民和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匯集的堅強之力必將讓祖國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更加繁榮昌盛。
2025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 篇4
中國殘奧健兒周佳敏和王浩高舉五星紅旗入場,中國殘奧健兒的東京奧運之行便揭開了序幕。今年的東京殘奧會我國共派出251名運動健兒參賽,是我國在境外舉行的殘奧會中,參賽大項最多的一屆。殘奧會不僅僅是運動競技的賽場,更是彰顯自強底色的精神象征。在這個賽場上,我們往往能看到不凡的感動、不屈的拼搏、向陽而生的綻放……在象征著“平等、參與、共享”殘奧精神奧運火焰的映照下,中國殘奧健兒將保持樂觀向上、奮力拼搏的姿態(tài)以自強之名做賽場上的“追光者”。
以自強之名,追逐“使命之光”。自強的光芒來源于“使命在肩、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流淌在奧運賽場上最樸素的情感。所有奧運健兒們的賽場表現(xiàn)是“小我”與“大我”緊密相連的生動詮釋。他們的風采展示承載了祖國和人民的深切期望,每一個“小我”的奪金瞬間都讓整個中華大地為之沸騰與歡暢。而祖國同時也是奧運健兒們永遠堅強的后盾。
中國倡導全民健身計劃,也不斷推動殘疾人運動健康事業(yè)的發(fā)展。歲月更迭,今日之中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突飛猛進,殘奧健兒身在如此強大的祖國,更有底氣、更有自信。正如殘聯(lián)主席張海迪提到的,“中國殘疾人事業(yè)的發(fā)展,為更多殘疾人創(chuàng)造了參與的機會。殘疾人參加體育訓練的設(shè)施越來越好,越來越先進”。熾熱的愛國心凝聚而成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定會匯聚起磅礴之力,激勵著殘奧健兒們拼搏到底。我們期待殘奧會上運動健兒們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讓同胞看到奮斗光芒中閃爍著的愛國主義精神。
以自強之名,追逐“拼搏之光”。自強的光芒彰顯了“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意志品格。最是拼搏見精神,最是奮斗叫青春。熱烈盈眶的“輝煌時刻”難以忘記,更令人動容的是奧運健兒們留下的不畏艱難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格,正如中國女排教練郎平所說的“人生不是一定要贏,而是努力要贏!”東京殘奧會的第一天,殘奧健兒們就將“努力”發(fā)揮到了極致,在賽場上與對手斗智斗勇、分秒必爭,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運動健兒的激情和拼勁。身體的缺陷并沒有擊垮這群斗士們,他們把自強不息注入身體和靈魂中,在訓練中付出了常人數(shù)倍的努力。在克服困難中流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心血便是他們追光的印證。如第五次參加殘奧會乒乓球比賽的張巖已經(jīng)54歲,21年來他堅持訓練,在不懈拼搏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殘奧會的精神魅力就在于激勵殘疾人運動員在挫折困難面前承擔風雨,始終以奮斗拼搏的姿態(tài)。我們期待中國殘奧健兒們在英勇拼搏中綻放人生的光彩和榮耀。
以自強之名,追逐“傳承之光”。拼搏的光芒照耀了“砥礪前行,力擔重任”的未來傳承之路。人生奮斗過,生命才會烙下堅實的腳印。在過去的東京奧運場上書寫了太多的“拼搏”故事,奧運健兒憑借拼搏精神直接創(chuàng)造了賽場的“輝煌”戰(zhàn)績,同時也為奔涌向前的“后浪”照亮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殘奧會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精神仍需要在歷史演進中傳承和發(fā)揚。據(jù)了解,今年是我國第十次派團參加夏季殘奧會,總?cè)藬?shù)437人,其中運動員251人,年齡的56歲,最小的16歲。老一輩殘奧運動員自強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在青年一代殘奧運動員上得以延續(xù),而參賽的青年殘奧運動員,也為中國殘疾青年作出了良好的榜樣示范。歷史的傳承就是要讓中國殘障群體明確,生理上的缺陷永遠不不應(yīng)成為追逐夢想的障礙!罢鞒陶从懈F期,不待揚鞭自奮蹄!蔽覀円跉垔W健兒們身上感受“傳承之光”,延續(xù)自強精神,汲取奮進之力,書寫人生輝煌。
2025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 篇5
殘奧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看到在賽場上追夢的殘奧健兒們身上仿佛有雙“隱形的翅膀”,承載著拼搏的毅力、生命的張力、人類的潛力,奮勇拼搏、一往無前。我們不禁驚嘆,那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最美“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勇敢“翅膀”,承載著拼搏的毅力搏擊長空。奧運會是英雄的競技場,而殘奧會上的健兒更是自強不息、不斷突破自我的英雄。在殘奧會賽場上,大部分殘奧運動員都經(jīng)歷過人生的低谷,是體育為他們插上了勇敢的“翅膀”,讓他們找到了方向,不斷地拼搏,將這雙翅膀鍛造得日益強壯。殘奧舞臺上,從獨腿騎行的場地自行車運動員梁貴華,到奪得冠軍并打破世界紀錄的“無臂飛魚”游泳運動員鄭濤,再到坐著輪椅奪金的舉重運動員譚玉嬌……一場場驚心的比賽、一幕幕感人的瞬間、一張張剛毅的面龐、一個個頑強拼搏的身軀,都彰顯出積極的心態(tài)、頑強的作風、高昂的斗志,生動詮釋著勇于拼搏、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他們勇敢的“翅膀”讓全球人們?yōu)橹畡尤荩瑸橹駣^。
看,那是最美的夢想“翅膀”,承載著生命的張力展翅高飛。殘奧會是殘疾人運動員奏響挑戰(zhàn)命運最強音的舞臺。其他賽場上有的人為奪冠而來,有的人為破紀錄而戰(zhàn),而殘奧會賽場上的運動員只是站在賽場上就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這些參賽選手們,無不是激發(fā)生命的張力,赤手空拳為夢想而戰(zhàn)。用腳發(fā)球、用嘴拿拍的乒乓球運動員哈瑪托,離國家隊只有“一步之遙”時被診斷為硬化型骨髓炎的“媽媽級”選手熊桂艷,只靠聽力判斷球的方向且榮獲三屆殘奧會亞軍的26歲中國女子盲人門球隊……他們在奧運五環(huán)的見證下不斷追夢。正如哈瑪扎所言,“殘障不在于手腳,而是在于沒有毅力堅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完成夢想!”他們不是超人卻會“飛”,拼了命也要留給自己一個絢爛的句點,他們擁有夢想的“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超越“翅膀”,承載著人類的潛力一往無前。奧運會選出的是人類最強健的體魄,殘奧會集結(jié)的是人類最不屈的靈魂。“精神寓于運動”是殘奧會的理念,運動員們無時無刻不在詮釋著這樣的超越精神,“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的格言,殘奧健兒們卻將其進一步升華。第五次參加殘奧的54歲的輪椅乒乓球運動員張巖,盡管巔峰狀態(tài)已過,盡管曾奪得過兩枚金牌,但他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努力,為的就是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己是殘疾運動員最大的期望。不向命運低頭,不向困難屈服,正是這種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信念,激發(fā)出了人體的潛能,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殘奧健兒們用超越的“翅膀”奏響了生命的華美樂章。
殘奧健兒以實際行動在向世人宣告,只要敢于夢想、挑戰(zhàn)自我,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人生的強者。他們雖沒有雙臂卻狠狠抽了命運耳光;他們雖失去光明,卻在黑暗中逆風飛翔;他們雖無聲無言,卻譜響充滿生命真諦的樂章。所以,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請想想這些無比堅毅的運動員們,看看他們最美的“翅膀”,殘缺的身體尚不能束縛一個偉大的靈魂,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勇敢不追夢不超越呢?
2025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 篇6
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冬季運動會的一種,參加運動員為殘障人士。截至20__年,冬殘奧會已舉辦過12屆,從1976年首次舉辦以來,其歷史尚不足半個世紀。中國殘奧體育代表團歷史上首次參加冬殘奧會是在本世紀初的20__年美國鹽湖城冬殘奧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由于有許多受傷的士兵和普通人試圖重新參加滑雪活動,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逐漸發(fā)展起來。早期的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先驅(qū)有奧地利失去雙腿的塞普·茨維克納格,他用假肢從事滑雪運動。后來滑雪運動器材設(shè)計方面出現(xiàn)了革新,例如創(chuàng)造出了使用拐杖的三板滑雪(three-trackskiing),即獨腿運動員單腳穿一只滑雪板,再使用分別裝配有小滑雪板的雙拐,這樣雪地上便留下了3條痕跡。這一器材的革命導演了1948年2月奧地利17名殘疾人參加的第一次滑雪比賽。廣大殘疾人滑雪愛好者十分歡迎這項比賽,于是翌年在奧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舉行了首屆奧地利三板滑雪錦標賽。
上述在歐洲起源的冬季殘疾人體育運動,成為了舉辦大型由殘疾人士參與的冬季體育賽事的基礎(chǔ)。20世紀70年代,按照殘疾類別進行分類分級比賽的滑雪賽事開始舉辦。1974年,在法國大博爾南舉行了第一屆殘疾人滑雪世錦賽,比賽設(shè)高山滑雪和北歐越野滑雪兩個項目,由截肢運動員和視覺受損運動員參加。1976年2月22日至29日,第一屆冬殘奧會在瑞典的恩舍爾茲維克舉行,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50名視覺受損和截肢運動員參賽。首屆冬殘奧會設(shè)立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兩個正式項目以及冰橇競速一個表演項目。截至20__年的平昌,冬殘奧會已經(jīng)舉辦了12屆。
中國殘疾人冬季運動起步較晚,在20__年美國鹽湖城冬殘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首次參賽。到四年前的平昌冬殘奧會,中國隊是第五次參賽。在前幾次參加的冬殘奧會上,中國運動員的成績并不突出。20__年,彭園園在溫哥華冬殘奧會上獲得了女子站姿5公里傳統(tǒng)式越野滑雪第五名。20__年索契冬殘奧會,中國輪椅冰壺隊在半決賽輸給了加拿大隊,最終獲得第四名,雖然無緣領(lǐng)獎臺,但這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中國隊在冬殘奧會的歷史最好成績。20__年平昌冬殘奧會,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賽,中國選手鄭鵬發(fā)揮出色,獲得第四名,這一成績創(chuàng)造了中國隊冬殘奧會個人項目最好成績。20__年3月17日,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項目決出冠軍。中國代表隊以6比5險勝挪威隊,摘得金牌,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在冬殘奧會上獲得的首枚金牌。
20__年3月4日,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將在中國國家體育場舉行,賽事將會陸續(xù)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賽區(qū)展開。3月13日,本屆冬殘奧會閉幕式將會在國家體育場舉行。
2025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 篇7
按照“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目標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火炬接力堅持簡化運行、確保安全的原則。經(jīng)與國際殘奧委會共同協(xié)商,冬奧組委制定了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接力計劃,將于20__年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qū)舉行,共有火炬手約600名,包括火種采集與匯集、火炬?zhèn)鬟f兩個部分。
火種采集與匯集儀式將于20__年3月2日舉行,上午選取在殘疾人工作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學校、社區(qū)、研究機構(gòu)以及歷史文化傳承典范地區(qū)、新興產(chǎn)業(yè)基地等多個點位分別進行火種采集。
3月2日下午,在北京20__年殘奧會火種采集地天壇公園采集的火種,并連同上午采集的多個火種,以及從英國麥克維爾線上采集并通過虛擬方式傳至現(xiàn)場的火種,共同匯集生成北京冬殘奧會官方火種。
火炬?zhèn)鬟f活動將在火種匯集儀式后首先在天壇公園開展。3月3日、4日繼續(xù)在三個賽區(qū)進行傳遞,將全面展示三個賽區(qū)的歷史人文特色,現(xiàn)代城市風貌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成果,反映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冰雪運動和對冬殘奧會的熱切期盼,廣泛傳遞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生動展現(xiàn)殘奧運動發(fā)展和包容性社會建設(shè)的成就;鹁鎸⒂诿髂3月4日傳遞到國家體育場,將在萬眾矚目下點燃火炬臺。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還招募了19名殘疾人志愿者,他們將參與3個賽區(qū)18個冬奧場館的服務(wù)工作。在昨天的活動上,中國殘聯(lián)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zhí)行主席張海迪為殘疾人志愿者代表授旗。
記者了解到,殘疾人參與志愿服務(wù)的熱情高,招募活動共吸引了2428名中國殘疾人報名,經(jīng)過嚴格的.面試和培訓程序,一批代表性強、有專業(yè)能力、具有奉獻精神的殘疾人脫穎而出。他們最小的19歲、最大的63歲,殘疾類別包括肢體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從事的職業(yè)有高校學生、教師、醫(yī)務(wù)工作者、社區(qū)工作人員、群眾團體工作人員、公司職員、自由職業(yè)者等。
今年63歲的劉玉坤已經(jīng)是一名“雙奧志愿者”,曾6次破殘奧世界紀錄的她退休后在20__年擔任奧運會火炬手時感受到志愿者的專業(yè)服務(wù),隨后成長為北京首批五星級志愿者。為迎接冬奧會,她加入了冬奧宣講團,還組建起旱地冰壺志愿者團隊進行推廣體驗。此次冬奧會,她的崗位是奧林匹克公共區(qū)的賽事助理,“我一定站好這班崗。”
這19位志愿者將分配到冬奧會和冬殘奧會18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在場館管理、賽事服務(wù)、抵離、無障礙和志愿者等業(yè)務(wù)領(lǐng)域提供服務(wù),其中北京賽區(qū)12人,延慶賽區(qū)2人,張家口賽區(qū)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