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拍攝心得體會(精選3篇)
畢設拍攝心得體會 篇1
在這次微電影中我負責的是演員和制片。對于一個幾乎一點攝影經驗的沒有的我,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此,我努力的學習,跌跌撞撞中,我堅持了過來,隨著拍攝的深入,我開始進入狀態,完成了拍攝。我們的微電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經落下帷幕。本次微電影拍攝收獲頗豐。在最開始確定好分組后,我們開始商量確定主題,大家各抒己見。主題的確定經過一番波折我們終于確定下來了主題。我們幾個男生開始編寫劇本。劇本編寫經過了幾次的修改。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終完成劇本。雖然開頭就讓我覺得困難重重,但是團隊的力量很強大,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意見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決。
我們這次劇本講述的主要是大學生活的墮落和改變,制定好了劇本,接著就是定演員,根據我們小組成員每個人的性格情況,盟友們統一分配了角色。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臺詞與醞釀角色之后,利用課余時間,我們加快了作品拍攝的進度。剛開始的'時候,演員們都有一點點青澀,但隨著一次次的經驗,也都越來越熟悉,并且越來越好。一幕幕的場景拍攝接連完成,總的感覺還不錯。
通過這次微電影的拍攝讓我們在親身實踐中,一點點體驗到了,每一部作品之后的辛勞,確實感受到了,認真付出的價值,以及和大家一起完成作業時的快樂與辛酸我們的作品顯得有些倉促,不過,我對這次拍攝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基本達到了老師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雖然不夠專業,但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最完美的了。以后再有機會拍攝微電影,我相信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一部短小的影片,不僅僅是結果,其過程往往一樣可貴,同時,在其間所學到的知識,也是受益匪淺的,相信這于我們而言,一定是一部難忘的影片。
畢設拍攝心得體會 篇2
1、實踐的目的。
通過攝影實踐考察自己對人像攝影課程的學習的實際掌握。運用在課程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去尋找并揣摩如何拍攝好人像的方法。通過實踐的鍛煉,體會到拍攝人像是容易的,但拍攝好的人像作品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是需要認真的學習理論知識,并大量的觀摩前人優秀的作品。同時,還要對自己使用的器材有全面的了解和熟練的運用,所以,我認識到再認真的系統的全面的學習一遍老師的課件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次的學習,使自己平時在拍攝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迎刃而解啦。比如,對光線的處理,尤其是室外對自然光線的運用,姿態的處理和一些小道具的輔襯的運用以及人像攝影的空間分配等等,好多的知識讓我在今后的人像拍攝中受益匪淺。
2、實踐的準備工作及拍攝計劃。
為了拍攝好老師布置的作業,能夠使自己的作品更能表現出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成果的體現,我使用了nikond300相機,百諾的三腳架,以及必要的快門線,反光板,等等器材。照片中的模特兒是我好友的同學小沫,一位美麗的外企白領,同時也是一位攝影發燒友,當我告訴她需要做我的模特兒時,她欣然同意,使我能順利的完成我的作業,其中我選取了其中四張作為我的作業,不過遺憾的是我拍攝的小沫的全景照片我并不滿意,只好選取了一張我去年夏天拍攝的一張我表妹的照片,我覺得她做出的怪怪的姿勢更符合我對這個作品的理解。
3、我對拍攝過程的闡述。
第一幅特寫人像作品是在家中完成的,為了體現出光線的作用,我采用了逆光拍攝,由于模特兒身后的陽臺雜亂無章,我選擇了大光圈,和100mm焦距,虛化背景,同時提高了感光度至400,使用了三角架。
第二幅近景人像,第三幅半身人像和第五幅造型人像,都是在青龍湖拍攝的,大約時間使在下午三四點鐘,這個時候的光線柔和并不刺眼,光比不大,更能反映出模特兒光滑的膚色,同時,為了能夠在拍攝中體現模特的職業性,我要求她換上一套職業裝,和一套黑色的絨衣配上紅色的圍巾,透出模特兒的氣質來。為了虛化背景,突出人物,都使用了180mm的焦距和3。5的光圈,使用了三腳架為了得到更清晰的畫面。同時,使用了金色反光板對面部進行了補光。
第四幅全身人像是我去年拍攝的,在宣武公園里。下午三點左右,
為了體現表妹活潑的個性,我讓她隨意做動作,這張作品中的姿勢是我覺得比較滿意的一張。因為覺得前期拍攝的曝光有點過度,后期選擇了ps處理,加了濾鏡效果,可以看出表妹白皙的膚色不至于太刺眼。同時,用80mm焦距拍攝,稍稍的虛化背景,同時也能分辨出環境地點。
4、攝影實踐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
通過攝影的實踐拍攝,發現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拍攝中還是會使自己在技術方面和對人像攝影的空間分配等等,有了新的提高和更深的理解。同時對光線的運用及布光的處理,不再盲目了,但畢竟學海無涯,通過學習比較以及對自己拍攝的作品的不斷理解和揣摩,也發現很多缺陷,比如,在特寫作品的構圖上,感覺到畫面比例有點緊,模特的頭上部被鏡頭卡掉了,其他幾幅作品光的運用還可以更膽大些,或加大光比,勾勒出模特的臉部曲線,這也符合該模特的氣質,同時在色彩和畫面的整體分配上還應多選擇鮮艷的色彩,使畫面飽滿些,明暗比例搭配更合理些,當然,拍攝出好的作品還需要我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使得自己拍攝出更好的作品來。
對于拍攝短片的感受,可以羅列出以下一些問題。
首先是關于拍攝短片的類型和題材的問題。沒有明確自己是拍攝哪一種類型,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實驗影像?其實這個問題也跟自己沒有去仔細斟酌選擇好的題材有關,到底自己做的《民族題材》是要表達積極的還是批判的?沒有清晰的意識,對于自己的短片的根本思想模糊不清,單單只考慮到呈現給觀眾的畫面,而沒有考慮到更深層的意義,而往往一個好的作品內涵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全是畫面和一些浮華的東西。
其次是關于撰寫劇本的問題。從這次拍攝來看,劇本寫很混亂,只有自己能看懂,因為劇本的問題,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就出現了許多麻煩。總結了幾個方面原因:其一是沒有仔細去研究規范化的劇本,并且去躬心實踐。其二是知識結構不夠廣,選擇了《民族題材》創作,但是對民族這個詞的概念研究不夠深,挖掘不出更深的東西來寫。其三是思想結構不穩,過多的考慮畫面導致根本思想飄忽不定,出現了為了表達鏡頭畫面而改變中心思想的重大錯誤。其四是文學寫作水平不夠高,寫出來的東西沒有文化水平,包括其中問少數民族的問題水平也很底,問出來的問題無關緊要,沒有群體性和針對性。雖然是學藝術的,但是藝術與文學是相關的,文學水平對片子是有很高的提升的。
再次是實施拍攝的問題。從拍攝《民族題材紀錄片》的能力來看,首先是沒有一個不干擾被攝對象的概念,總是希望被攝者按照自己的期望來表演,這其實是紀錄片最忌諱的問題。其次是沒有與被攝對象溝通的能力,使被攝者面對鏡頭變的拘謹而不自然。再次是沒有一個適應環境的`能力,不知道跟被攝者周圍的人物接觸和溝通,比如老師講課的時候,不知道和老師交涉等。
最后是沒有一個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問題和困難就退縮,就像老師說的,沒有湖南人的精神,要吃得苦、耐的煩、不怕死、霸的蠻。從拍攝的技術上來看也有很多問題。首先是對于器材的選擇不熟練,
這關鍵是對各種器材的性能不了解,沒有花心思去研究,甚至有些機器不會用,這是很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其次是對焦的問題,跟焦的時候不太精確,有時候出現跑焦的問題,這也是跟器材的熟練程度有關。有時候在太暗的情況下光圈開的太大,導致對焦很困難,不會處理這樣的問題等。
再次是機器端的不夠穩,這是跟拍攝的太少有關,因為紀錄片大部分是手持拍攝的,并且被攝對象的動向沒有預見性,是隨機性的,隨時有變動,所以對于手持拍攝的姿勢要求很高。總之實施拍攝是拍攝短片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出現的問題最多的環節,有待以后慢慢學習和實踐。
最后是關于剪輯和編輯的問題,在剪輯的過程中對于軟件的熟悉度還遠遠不夠,沒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學習上面,關鍵還是拍攝的過程中出問題,導致對剪輯的信心不是很大,沒有很大的興趣。在剪輯的問題上以后還要加倍的補回來,虛心學習。
總之這次拍攝的問題非常的多,究其原因,還是心思不在學習上面,沒有進取心和上進心。白白浪費了一學期。在最后的大學一年里面要加倍努力,時刻勉勵自己。
畢設拍攝心得體會 篇3
九十年代中期,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自動對焦單反相機,連機身帶28--70mm和80--200mm鏡頭約30000元,當時從手動到自動感覺已經很專業了。一年后的某一天,我在朋友的鼓動下嘗試了一次大畫幅攝影,就是從那時開始,我心中的攝影理念被完全推翻了。以前我認為攝影就是記錄,對人物的記錄、對事件的記錄、對自然的記錄,。通過小小的銀鹽膠片記錄下瞬間,而照相機就是從事這種記錄的工具。但從那天起,攝影對于我來說已經不是簡單的構圖和按動快門了,我通過大畫幅相機的拍攝過程,領悟到它就是創造更加完美藝術品的絕佳工具。
我認為大畫幅攝影的迷人之處就在于它是攝影基礎的基礎,你一但使用了大畫幅相機,就需要拋棄以前用35毫米或120膠卷養成的絕大部分拍攝習慣。你需要更精心地構圖,甚至給對焦屏畫上標尺,更嚴格地測光和曝光,保證每一張底片的色彩和細節的表現,更規范和嚴謹的操作流程,確保不出人為的失誤而留下遺憾。所有這一切都必須付出代價,你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體力,還要犧牲中小片幅相機的靈活性。你必須提前計劃,進行構圖、對焦、測光、觀察光線的變化,甚至考慮自然環境,包括風、雨或大地的顫動等因素對相機的影響,然后調整好鏡頭的光圈和曝光速度,安好快門線和膠片片盒,最后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最佳的光線把握曝光時機。但這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當你背負著沉重的器材長途跋涉后、當你零距離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后、當你付出了昂貴的膠片和沖洗費用后、當你把這一切的一切都帶回家后將疲倦的身體仰臥在沙發內,喝著從玻璃杯中透出淺綠色的青茶,嘴里吐出淡淡的煙霧,看著從沖洗店剛剛取回的一沓膠片,回味著拍攝過程中的艱辛和歡樂,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浸透著你的心血和汗水,也許有一些不盡完美的照片,這里色彩飽和度不夠,那里因風造成了輕微的晃動,但這些細微之外掩蓋不了大畫幅底片帶來的極其豐富的細節表現力和細膩的顆粒,氣勢宏大的畫面會讓你從心底感覺到震撼,令你心馳神往,陷入其中不能自撥。
這都是讓你放棄中小畫幅相機而選擇大畫幅相機的理由,但有人會問,在數碼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這種大型的皮腔式相機能不能繼續存在下去嗎?答案是肯定的,大畫幅相機不但不會被淘汰,可以預計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發展。因為大畫幅相機是一種即簡單又復雜的攝影系統,簡單是由于它的成像原理簡單并且無懈可擊,透鏡加皮腔加對焦屏和膠片就構成了它的全部,而且簡單的機構最保險,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技術問題。復雜也是由于簡單的成像原理造成的,正因為大畫幅相機省略了中小型相機的棱鏡和反光板等復雜的機構,才使得它在拍攝時擁有了更大的擴展空間,你可以盡情地自由控制手中的相機,通過柔軟的皮腔,調節所需要的影像效果,變形或景深的控制在大畫幅相機上變得易如反掌,這也正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再有,現在數碼照片得來的太容易,反而不會讓人珍惜,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感覺它的珍貴這是始終不變的道理,大畫幅攝影正是以通過復雜的操作得到精彩的影像為自己的最終目的。而且在使用數碼相機時,任何一個人都不得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得到想要的照片,這固然給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但攝影也從原來高高在上的藝術殿堂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照相機變成了普通的記錄工具。如果想熟練地使用大畫幅相機拍照,僅僅熟悉操作流程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掌握必需的攝影知識,包括測光的技巧,濾鏡的使用,膠片的特性,鏡頭的色彩還原等等,正是這些復雜的過程,給對攝影無限熱愛的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在對大畫幅攝影的探索中不斷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修養,以至于有人說是大畫幅攝影改變了他的生活和性格,使人更加成熟、穩重。
目前國內的大畫幅攝影剛剛興起,跟中國十幾億的人口比例來看,簡直就像是成長中的孩子,所以國內的攝影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可做。如今國內照材市場是民用數碼系列產品充斥著,高端單反數碼相機消費火熱,中片幅相機經久不衰,45英寸和810英寸甚至更大底片規格的高端產品異軍突起。大畫幅相機正從以前的專業商業廣告領域向其他領域擴展,目前國內最大的消費群體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從135、120、數碼相機升級到大畫幅相機
這類發燒友主要是由于不滿足手中現有的中小片幅膠片相機、民用及單反數碼相機的成像素質,而考慮更換大畫幅相機。
2.高級發燒友及攝影愛好者
老板級的發燒友擁有充實的經濟實力,同時他們有不同于專業攝影師的生活經歷和價值觀、世界觀。他們更注重攝影的過程,大畫幅繁瑣的操作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一種工作之余的休閑方式,其中有些人出道很短就身手不凡。
3.專業廣告行業
隨著市場的商業化,競爭的加劇,客戶對圖片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從前房地產商對135、120畫幅或數碼的圖片就滿足了,但現在有些品位高的開發商不僅拍攝時要求使用大底片,而且對相機和鏡頭的品牌以及攝影師的創意都要過問,這就對商業攝影師的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國人購買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整體素質的增長,以及對影像要求的不斷提高,國內的攝影人正逐漸更新自己手里的器材,向著底片更大、顆粒更細膩、影調更專業的領域發展,或許有那么一天,林哈夫、仙娜、施耐德、騎士這些品牌也會像佳能、尼康一樣出現在大街的廣告牌上,到那時大畫幅攝影肯定會在更廣大的領域里發揮出它更高的水平。縱觀國際市場,大畫幅攝影也許會逐漸從低成本的廣告領域淡出,但商業攝影的高端霸主地位依然不容動搖,而且類似林哈夫、騎士、星座、威斯特這些品牌的便攜式技術相機,發展勢頭更不容忽視,因為便攜式的大畫幅相機更適合攝影愛好者們拍攝風光、建筑、微距等題材,更多類型的鏡頭選擇也滿足了苛刻的攝影要求。正是這些豐富的機身、鏡頭及附件在攝影領域帶給了人們更多的歡樂。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全國的攝影人都能通過自己手中的相機,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對世界對自然的感悟,自由地揮灑創意和靈感,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你說是嗎?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