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養生小常識 這樣過中秋(精選4篇)
中秋節養生小常識 這樣過中秋 篇1
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應該更注意飲食哈,不要在團圓時刻因為亂吃東西而壞了身體。不宜暴飲暴食,中秋小長假期間,親朋好友聚會不斷,時不時就要出去“搓上一頓”大餐。面對餐桌上的豐盛美食,很多人會難抵誘惑,放開腸胃大吃一通。暴飲暴食很容易造成食積,引發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例如,急性胃腸炎、胰腺炎等。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食物種類很多,因此要堅持適量多樣的均衡飲食原則。
早晨食粥。中醫提倡在秋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藥粥,例如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在秋季較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等。
少辛增酸。“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防止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剩肺氣之侵入。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應忌苦燥。中醫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素淡結合。秋季干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干咳、咽干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癥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發枯槁的征象。
因此,秋季飲食應當以甘淡滋潤為宜。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則可多食胡蘿卜、冬瓜、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制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
中秋節養生小常識 這樣過中秋 篇2
食用月餅須節制,每年中秋節,對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來說無疑都是一次考驗。月餅中糖和脂肪的比例較高,人們在吃月餅時應有所節制,老年人和嬰幼兒尤其要引起注意。因為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嬰幼兒則因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健全,消化器官難以消化過量的高糖、高脂的食品,故也應少吃月餅為宜。
在食量上,一天食用量不超過一個,每次只吃一小塊,不宜同時搭配含糖量高的汽水、可樂或果汁等;吃月餅同時必須減少米飯及油脂的攝入,或多吃富含維他命c和纖維素的柚子。此外,吃月餅時飲茶助消化、解油膩,增添樂趣和氣氛。
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進食月餅后,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對胃腸愈合極為不利,故而以不食月餅為宜。患有齲齒的人在食用月餅以后,造成齲洞加深,還會引發牙髓炎,使疼痛加劇,應盡量少食月餅,或吃完月餅后,立即刷牙潔齒。
對患有肥胖病、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及冠心病的人而言,也要盡量少吃或不吃月餅。因為這些人群進食月餅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會升高,血液變得更加黏稠。吃月餅還容易使原有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再度復發,引起劇烈的膽絞痛及上腹痛。膽結石病人吃月餅后,會刺激膽汁,易引起疾病發作。
另外,脾虛體熱的人不宜吃月餅。月餅的加工過程要經過烘烤,因此,不管它是五仁餡、蛋黃餡、肉餡,其性都偏熱,除豆沙餡外的月餅,過多食用后都會引起體內的濕癥。
中秋節養生小常識 這樣過中秋 篇3
形養: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氣候干燥,很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膚水份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別注意水份的補充,多喝水、多吃含膠質與水份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運動。并應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預防秋季感冒:應避免過度蒸發食物
秋初暑氣由盛而降,朝涼夜熱,日夜溫差變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氣漸退,但逢秋老虎發威時,天氣又悶又熱,這種涼熱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請培養樂觀的情緒
靜想收獲累累碩果的喜悅,或以哲人眼光判斷自然季節交替所表現的春秋涼,保持內心寧靜,收神斂氣,為陽氣潛藏作好準備。
食養
秋季氣候稍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應以妨燥攝陰,滋腎潤肺,在飲食上,以少量椒、蔥、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至于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中秋節養生小常識 這樣過中秋 篇4
水果也要挑著吃
人有不同的體質,水果也有不同的成分和特質。因此,什么人吃什么水果,都有一定的禁忌。
蘋果含有大量的糖類和鉀鹽,攝入過多不利于心、腎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
香蕉性寒,含鈉鹽多,患有慢性腎炎、高血壓、水腫癥者尤應慎吃。由于香蕉含糖量大,糖尿病人應少吃。
石榴本是西域特產,自漢代時傳入中原。石榴味甘酸、澀溫,果肉晶瑩艷麗,甘酸生津。中醫認為石榴性溫澀,潤燥兼收斂,主治咽喉燥渴,可止渴生津、澀腸止瀉、固腎收斂。但吃多容易傷齒,生痰。
柿子味甘、澀,性寒,功能清熱、潤肺、健脾、止渴,用于慢性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或有中風傾向者。紅柿能補虛、健胃、潤腸、利肺,它含碘高,可作為缺碘性甲狀腺腫大者的食療,且能促進血液中乙醇氧化,故能解酒毒。另外,空腹吃柿子或吃蟹后食柿子,易產生柿石。因此,胃炎、胃酸過多、脾胃虛寒等病人,在空腹、勞累后不食或少食柿子。
柚子能生津止渴、助消化、化痰止咳,它含維生素c豐富,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柚子還含有胰島素樣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柚子還是中秋節可以降低膽固醇及防止便秘的食物,但160克的柚子就有60卡的熱量,吃太多也會消化不良、脹氣或腹瀉,是淺嘗即可。
從中醫節氣看,中秋是氣候轉換分界點。一過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人體新陳代謝漸緩,容易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會皮膚干燥,或腹瀉、便秘等腸胃功能失調。蔬菜不僅養生,還輔助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