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
關于“荷花淀派”(見網頁)
七、總結課文
戰爭是殘酷的,也是無情的。但孫犁只是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和生動細膩的細節描寫,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文章寫景充滿事情、詩情畫意,敘事充滿浪漫主義氣息。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文章,一起分析了以水生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形象,并且初步欣賞了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老師的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我們運用我們課堂所學的知識技能去學會自己賞析。那么,孫犁的作品還有許多,我們不能一一展示,請大家課后光臨省前中網站,到美麗的白洋淀,進一步走進孫犁,探究孫犁作品的藝術特色。
一)體會文章敘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1、本文篇取材于戰爭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槍戰為中心事件的戰爭題材的小說,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戰爭題材小說有何區別?(可聯系“松骨峰戰斗”)(學生速讀62—84,討論分析)
——區別:它沒有具體描寫戰爭中的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而是把一場驚心動魄的伏擊戰安排在明媚如畫、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戰斗場面寥寥幾筆,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主要寫了婦女們的切身感受和戰斗結束后興奮地打撈戰利品的鬧場面,把緊張激烈的場面寫得輕松而幽默,洋溢著人物詼諧的情調、歡樂的氣氛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茅盾說“他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淡化了戰爭
2、當伏擊戰結束后,水生說了一句“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后分子!”請問這些女人落后嗎?為什么?
——這是一句半開玩笑的話,水生一方面為女人們冒著生命危險來探望他們而感動,另一方面又覺得
2、環境描寫”是小說三要素之一,請找出本文自然環境描寫的段落,分析環境描寫的特點。
a、 體會文章開頭(1—3節)
1)老師讀,學生展開想象,思考這幾段文字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合上書本,閉上眼睛)
描寫了皎潔的月色,潔白的葦席,銀白的淀水,薄霧,清風,荷香。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由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請學生補充完整,并體會抽掉這些語句表達效果上有什么區別?
作者運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飾語,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清新、恬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勞淳樸。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寧靜,把讀者帶入了一種純美的藝術境界。
b、文章其他幾處的景物描寫是怎樣寫的呢?學生閱讀討論
探夫未遇途中的景物描寫:
1)、幾個女人羞紅著臉告辭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
景物:萬里無云,涼風習習,波光瀲滟
特征:開闊、明朗
2)、“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輕輕的動作,悠悠的水聲,安安穩穩的菱角。順手的一撈,大有南朝樂府《西洲曲》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情味。不過這里弄的是菱角罷了。人們心境的悠閑,淀上的寧靜,生活的平和,詩一樣的境界,反襯下文敵人大船追趕的緊張,對比鮮明,這也許就是用“談笑從容”寫“風云變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