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必修五教學案全套1
〖預習反饋〗
白居易的話有對有錯 ,試加說明:
殼如紅繒—— 膜如紫綃——
瓤肉瑩白如冰雪—— 甘酸漿液如醴酪——
〖學習導航〗
一、說明文知識歸納: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引用等。
2.常見的說明的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的順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和人的認識規律來安排的。比如介紹景物,建筑,多是根據地理環境、方位布局來安排;介紹事物源出、演變,多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來安排;闡述事理又按照事物的邏輯順序來安排。總之,是按照一定的順序,由表及里,由實到虛,由分到合,由遠及近,由淺到深,逐步闡述。
3.說明文常見的形式有:(1) 總(概說)分(具體)式 (2)總(概說)分(具體) 總(概說)式(3) 分(具體) 總(概說)(4) 并列式(5)遞進式。
4.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這種知識,或者來自有關科學研究資料,或者是親身實踐、調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嚴格的科學性。為了要把事物說明白,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特征,進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即不僅要說明“是什么”,還要說明“為什么”是這樣。應用性說明文一般只要求說明事物的特征,闡述性說明文則必須揭示出問題的本源和實質。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準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并不矛盾。
二、閱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列出提綱,了解荔枝的生態及其生產情況。
第一部分: 引用白居易《荔枝圖序》“殼、膜、肉、漿”引出話題,總領全文
外殼: 顏色:
形狀: 大小:
第二部分: 荔枝的生態
殼膜: 果肉:
貯藏:
果實:
花期:
第三部分: 荔枝的生產
產地 : 果譜:
移植: 產銷:
2.分析課文是按何種順序進行說明的。
〖課堂測試〗
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荔枝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的特產。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為我國是原產地的明證。據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足見當時廣東已有荔枝。它的栽培歷史,就從那個時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對四川荔枝多有記述。自從蔡襄的《荔枝譜》(1059)成書以后,福建荔枝也為人所重視。廣西和云南也產荔枝,卻很少有人說起。
(1)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證據可以證明“荔枝原產于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