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典型教學設計研究
(一)找出文中所出現的意象,并對這些意象進行分析。
在這首詞當中出現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意象,這些意象都有它們自己的內涵,試著找出這些意象,對分析這些意象的具體作用?
要求:分組討論,討論后有本組選出代表來回答,形式是搶答。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發揮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討論得出的結論意象深刻,而且能夠調動他們情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簡要實錄:學生討論熱烈,進行了獨立思考,而且同學們能踴躍發言,談出了自己的觀點,效果非常的好。)
孫彤彤(3組):“寒蟬”是意象,既指傍晚雨后天寒,更指心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楊琳琳(5組):楊柳:“柳”同“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習俗,寓指不忍分別。
曉風:清晨涼風習習,倍覺凄涼。
殘月:殘缺不全的月亮正指人已離別,難以團圓。
……
【課件投影】
同學們討論的非常好,將詞中出現的典型意象都準確的找了出來,并給與了恰當的分析,我們在以后的考試當中如果碰到這些意象,應該知道他們的具體含義。
(二)獨立思考,探求藝術手法,把握這首詞的主旨。
【課件投影】
再讀文本,思考:本文是怎么運用寓情于景、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的,小組內可以相互討論完成此題。
要求:要找出具體的例證,小組推選代表回答,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可以向老師提出,咱們共同研究。
(設計意圖:這首詞是虛實結合藝術手法的一個代表,我們必須通過這首詞來準確的把握這種手法。)
(簡要實錄: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翻閱相關材料,同學們也存在著一些爭議,老師在巡走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
李志娟:作者將自己與情人分別時難舍難分的情感寓于“寒蟬”“曉風殘月”“楊柳”等這些具體的景物當中,渲染了濃烈的離別氣氛,準確的表達了一種凄涼的味道。
蔣澤龍:柳永的《雨霖玲》一詞,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此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楊振邦:《雨霖鈴》中上闋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這些都是實寫,與下闕的想象相映生輝。
……
【課件投影】
“虛”和“實”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技法之一。“實”指客觀地反映繪畫對象,“虛”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虛”和“實”結合的表現手法運用比較多。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