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淚換一滴水》教學設計
(二)朗讀體驗
讓我們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來演繹一下這一場面,分角色朗讀。以往的分角色朗讀,敘述者是配角;這次不同,敘述者是朗讀的“主角”啦。所以,一定要像廣播里的主持人一樣,投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聲音給我們演繹一下這一動人的場面。
五、拓展(了解雨果及其創作)
這篇課文就學到這里。它讓我們通過這樣一個小選段見識了一下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先驅雨果的風采。現在讓我們來大體的了解一下雨果的生平、創作,為我們今后在課余時間的進一步閱讀做個導引。(ppt明示)
雨果(1802—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國東部的一個小鎮,出身貧民,參加過革命軍,后在拿破侖軍隊當過將軍.幼年曾隨父親到過許多國家,11歲時跟著母親和兩個哥哥返回巴黎。
雨果自幼多才多藝,尤其熱衷于文學,14歲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就獲法國學士院征文獎,18歲時獲\'文藝競賽碩士\'榮譽,被譽為\'神童\'。后來主要寫小說,其作品多反映對政治的關注。1831年(29歲)寫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蜚聲世界文壇,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851年,因反對路易•波拿巴的獨裁專制而遭到迫害,開始了長達19年的國外流亡生活。期間主要創作長篇小說,如文學巨著《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1870年,他回到巴黎繼續參加政治運動,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遺體也被送到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九、 知識結構或板書設計
一滴眼淚 換 一滴水
悔恨之淚 美 善良之心
(愛斯梅拉達) (伽西莫多)
邢臺
殘忍無知 丑 虛偽狠毒
(圍觀者) (副主教)
十、 作業設計
1、現在讓我們以雨果的身份,用第一人稱概述這段故事,寫在作業本上。(提醒:請注意文章中作者的議論及那些飽含作者情感傾向的話語)
2、課下閱讀《巴黎圣母院》全文。
[問題研討]
1、 長文短交的具體處理方式;
2、 “問題探討”課型的具體操作(問題的整體設置和問題的提出)。
[參考資料]
陸洵:《語文教學設計》,江蘇教育出版社XX年版,第1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