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物的社會
——論述他們之間具有共同性
五、品味語言
5、這是一篇科普小論文,本文在語言表達上有何特色?(請選取你較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說一說)
(1)它們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
這些句子含蓄地揭示了昆蟲天然構造的精巧,對昆蟲的一些不可思議的甚至有些神奇的功能形容為“魔魔道道”,對昆蟲的喜愛之情,不難品出。
(2)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
螞蟻與人相比,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小”“大”之差如此強烈,但人卻為螞蟻傷透腦筋,但螞蟻并未明顯危害人類,這種“為難”是人的自大狂妄的心態所使然。本句通過“小”與“大”的對比,造成強烈的藝術反差,讓人們在會心的微笑中明曉作者的用意。
(3)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表文章,給編輯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現就大叫起來。
這幾句話把在科學探索過程的后期人們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共同發展,以及成功之后的興奮用形象直觀的語言表述出來,作者通過繪聲繪形的漫畫式手法,產生一系列的幽默效果。
作者在論述中,往往把人類行為與其他生物的社會行為比照映襯來談,即把人類的行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為看成是擬人化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如說人類“碰碰觸角”,說螞蟻“使用童工”等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作者的這種幽默的語言風格:
首先,作者作為人類的——員,卻能“降格白貶”,以較低的姿態來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體現出一種自嘲式的幽默;
其次,作者作為一個生物學家,敢于向傳統觀念挑戰,敢于闖別人不敢涉足的禁區,表現出一種智慧上優越的幽默;
再次,作者作為通俗欄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大眾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也要用幽默的語言化雅為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
六、拓展探究
舉例說說人類由于盲目自大而面臨著哪些生存危機?結合本文給你的啟迪,聯系現實談談人類應如何對待生命,對待自己?
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要進行報復。
——恩格斯
明確:
人口數量猛增;環境污染加劇;全球氣溫升高;自然災害頻發;物種滅絕:
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導致的戰爭沖突;核擴散和恐怖主義威脅等等。
人類應該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并加強合作,共同努力,把地球建設的更加美好。
七、小結
本文是關于群居性昆蟲的有趣研究和獨特的見解。他一反生物學家把人跟群居性動物截然分開的成見,難以置辯地指出了人和群居性動物的共同性。本文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小品中的大家手筆。
八、作業設置
利用網絡賞析《人與自然》或以動物世界為主題的影片,寫一篇觀后感,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