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以德》教案1
寫作實踐
儒家主張以德治國,這有積極的一面,但也有局限性。現代人們提出以法治國,這同樣有局限性,請根據本單元內容論述為何要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相結合。
教學建議:
《論語》不算難懂,但畢竟與我們相隔了二千五百多年。學生要了解孔子與《論語》,必須有相當的背景知識,所以教師對春秋時代的社會特點及孔子所認為最理想完美的西周的社會特點,要有一個較為詳細的介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明白儒學的核心是維護等級制度。這也是儒學在封建社會里一直受統治者追捧的最根本的原因。(這方面各教師可參考剪伯贊或范文瀾的《中國通史》和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孔子的其它思想包括仁愛思想都立足于他的這一基本點的。
在第二教時討論最后一個問題時,教師要力求把孔子表現在本章的思想,一條條串起來,使之前后相連貫,也就是說要找出各段話之間的內在聯系,千萬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為把課講活,激發學生思考,教師在討論問題時要多聯系現實。可借鑒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和于丹的《<論語>心得》。
在字、詞的落實方面,可依據教學建議,抓重點。對名句與成語要予以特別重視,要使學生能背誦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