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
以上兩聯是詩歌的前半部分;仡櫷拢銓懣释狈サ挠⑿蹥飧拧
頸聯抒情悲憤,感嘆生平抱負未得施展,卻早生華發。句中的“空自許”和“已先斑”形成鮮明對比。一個“空”字形象地寫出因宏偉志向無法實現而主生的那種沉重的失落感。一個“已”字生動刻畫出詩人功業未就,人已才老的悲憤之情。兩個副詞吐露出詩人一腔忠義無處寄托,華鬢點點,壯志落空的憤慨之情。在現實的強烈對比之中,包含著對投降派罪惡行徑的憤怒指責。
尾聯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載誰堪伯仲間”,一個反問句即抒發了因奸臣當道,壯士他國無門而主生的難言的悲哀,又可以從中看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體現了詩人雖屢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以上兩聯是詩歌的后半部分;氐浆F實,抒發報國無門的憤慨。
這首詩虛實相生,變化多姿。首聯上句寫實,回憶年輕時的天真單純;下句以實寫虛,“北望中原氣如山”,用有形的“山”來形容無形的“氣”,突出“氣”的堅毅、豪邁、軒昂;頸聯上句“塞上長城”寫理想,氣勢雄偉,意境高遠,從大遠處落筆,是虛寫;下句“鏡中衰鬢”寫現實,感情沉郁,格調凝重,從細處近處用墨,是實寫。在虛實的映襯中,加重了詩歌雄壯悲憤的基調。
詩歌還通過場面寫人,通過場面寫情。例如,頷聯對仗工整,描畫白雪皚皚,秋風蕭蕭,萬馬奔騰戰船橫空的征戰場面,從而贊美當年氣吞殘虜,揮戈衛邊的愛國將士,是對“氣如山”這種豪情具體形象的說明,從中可以看到作者戰斗的熱情。此聯表面寫宏大的場面,實際歌頌英勇的戰士,表面寫戰爭,實際抒發感情。
陸游用典巧妙不留痕跡。南宋名將檀道濟曾自詡為萬里長城,詩中陸游以長城自比,表明詩人對檀道濟的敬仰,希望能像他的樣建功立業。檀道濟對當權派自毀長城的痛斥,也喊出了詩人的心聲,揭露了南宋統治者摧殘抗戰力量的愚蠢。用典貼切自然。這首七律是陸游詩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