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四十九中學高三語文復習教案三(教師中心吐血力薦)
重慶四十九中學 夏永
(49)標點符號填充(2001年高考不要求)
精選例題: 選出能依次正確填入①──⑥處的一組標點符號(C)
毛澤東同志認為,一定形態的社會政治經濟決定其文化和道德的發展。共產黨人對外來文化和道德傳統的態度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搬用,而應批判地改造、接受①詳見②毛澤東選集③④合訂本⑤984頁)。他說:“只有具體的人性,沒有抽象的人性。在階級社會里就是只有帶著階級性的人性,而沒有什么超階級的人性⑥”
①②③④⑤⑥
A([ ]”。
B[ ]。”
C([ ]。”
D([ ]。”
講析:
這類題型是測試標點符號使用能力的常見題型,特點是容量大,能測試多種標點符號的使用能力。
解答這類題型時,道先要明確命題用意,弄清要測試的是哪幾種標點的用法,并立即回憶有關知識及使用方法,作出正確判定。
精選例題測試了注釋性括號和引號的用法。作答時,要注意括號內套用括號的方法:([])。還要注意直接引用時,引文句末標點要放在引號內。這樣,就能判定C項為正確答案。
有關知識掌握熟練了,可以用排除法加快解題速度。根據原文中有下括號,可以立即排除上括號B、D兩項,再根據引文句末點位置排除A項,判定C項正確。
課堂遷移訓練 :
1.選出能依次正確填入①──⑧處的一組標點符號
不久前,①光明日報②的③文學遺產④副刊的編者為了提醒撰稿人注意引文的確實,特別寫了一篇文章說⑤最近在該刊發表的一些文章中,引文完全確實的難得有一篇兩篇⑥有一篇題目叫⑦柳宗元的詩⑧的文章,全文才兩千字上下,引文不確實卻有十一處之多。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A,。
B,;
C,。
D,;
2.選出能依次正確填入①──⑦處的一組標點符號
①進化論牽制過我②魯迅先生接下去說③“但也有過幫助。那個時候,它使我相信進步,相信未來,要求變革和戰斗④這一點終歸是好的⑤人的思想很復雜,要不然……你看,現在不是還有猴子嗎⑥嗯,還有蟲豸。我懂得青年也會變猴子⑦變蟲豸,這是后來的事情。……”
①②③④⑤⑥⑦
A,。。!,
B“,”,。。?,
C“。”,。。?、
D“,”,,。!、
3.選出能依次正確填入①──⑦處的一組標點符號
李卜克內西回憶說①馬克思在語言和風格問題上十分考究,有時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②③他對于語言的簡潔和正確是一絲不茍的④⑤馬克思是個嚴格的修辭家⑥他常常花很多時間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⑦
①②③④⑤⑥⑦
A:,,“;。”
B:“,”“,”“;。”
C:“;”。
D:,,“;”。
(50)標點使用正誤判定
精選例題: 選出標點正確的一句(C)
A.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B.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C.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D.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講析:
這類題型融標點使用、句義理解、句子語氣表述于一體,具有綜合性強的特點。
解答的著眼點是句義理解。首先明確:山海關究竟號稱什么?這個問題明確了,A、D兩項即可排除。此外,要明確究竟該怎樣表述這個感嘆的語氣。一個感嘆句,只用一個句末嘆號,D句用兩個嘆號,把句子分成兩句話,語氣、語調都不恰當。還要明確句中該怎樣停頓。用逗號停頓,前后語氣連貫,B句也應排除。正確使用標點的是C句。
課堂遷移訓練 :
1.選出標點正確的一句
A.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B.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C.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D.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2.選出標點正確的一句
A.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B.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C.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D.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3.選出標點正確的一句
A.“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義是一種腐朽庸俗的作風,其“要義”是“言多必失”。
B.“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義,是一種腐朽庸俗的作風,其要義是言多必失。
C.“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義,是一種腐朽庸俗的作風,其“要義”是“言多必失。”
D.“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義是一種腐朽庸俗的作風,其要義是言多必失。
(51)標點表達作用判定
精選例題:指出下列句中破折號的用法
A.表示意思的遞進 B.表示意思的轉折
C.表示解釋、說明 D.表示說話中斷或聲音延長
①在1942年,我們曾經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這種民主的方法,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叫做“團結──批評──團結”。(A)
②好香的干菜,──聽到風聲了么?(B)
③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C)
④“小林──我來了!”他大喊著。(D)
⑤我費力地從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B)
⑥這種埋頭做事不動腦盤的人簡直是──說得不客氣一點──跟牛馬一樣。(C)
講析:
這類題型往往用來全面測試某一種標點的用法,難度不大。
只要從句義入手,標點的作用就不難辨析。精選例題中①句“團結──批評──團結”意思逐層深入,表示: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達到新的團結。破折號用法當然表示遞進。②句破折號前與破折號不是緊密銜接的兩句話,破折號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轉折。③句和⑥句破折號用法是“夾注”,即表示解釋、說明。④句中破折號表聲音延長,⑤句中破折號表意思的轉折。
課堂遷移訓練 :
1.指出下列句中引號的用法
①她們正式的名稱卻是“包身工”。
②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③
④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一次一次的造謠毀謗,也可以將真相埋沒。
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說”就是做。
⑥國民黨腐敗無能,“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還是要出錢出槍叫它打仗。
A.指特定稱謂B.引用他人的話 C.表示反義D.起強調作用
①②③④⑤⑥
2.指出下列句中破折號的用法
①我們在天安門前深情的呼喚:周──總──理──
②三年之后,土壅而川決,這個特大的暴君──人民之敵,被“流于彘”。
③……他就前額亮晶晶的,驚疑地圓睜了近視的眼睛,抗義道,“會這樣的么?──不會于此罷?……”
④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⑤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我想著,想著,不覺對著山那邊微笑了。
⑥現在怎樣?銀子!──這小東西也可真不成東西!
A.表示意思的并列 B.表示意思的轉折
C.表示解釋、說明 D.表示說話中斷或聲音延長
答: ①②③④⑤⑥
3.指出下列句中引號的用法
①登上那些島嶼,你會更深地認識到“一寸土”的嚴肅意義。
②如果能夠研制出具有鷹眼視覺原理的“電子鷹眼”,就有可能用于探制遠程激光制導武器的發射。
③不過仍舊回到“風景”罷;在這里,人依然是“風景”的構成者,沒有了人,還有什么可以稱道的?
④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立,形影相吊”,沒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
⑤好個國民黨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東西!
⑥……他們的維持他們的“秩序”的監獄,就撕掉了他們的“文明”的面具。
A.表示反義
B.起強調某種意義的作用
C.引用他人的話
D.指特定稱謂
答:①②③④⑤⑥
(52)停頓正誤判定
精選例題: 選出停頓恰當的一項:(A)
(魯待萍)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
A.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
B.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
C.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
D.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
講析:
這類題型測試讀的能力,暫且歸入標點測試類。
停頓,是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解答這類題型要從理解句義入手,進而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怎樣停頓才切合人物身份、性格和說話用意。B、C、D三種停頓,都有使語氣不暢,頗含哀訴意味的缺點,不如A句停頓使語氣流暢,義正辭嚴。
課堂遷移訓練 :
1.選出各句誦讀停頓正確的一句( )
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C.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選出停頓恰當的一項( )
(竇娥)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A.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B.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C.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D.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3.選出停頓恰當的一項
(葛朗臺)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
A.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
B.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
C.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
D.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
(53).要點的篩選與表述
精選例題: 把數學和語言學這兩門差別懸殊的學科緊密聯系起來的強有力的紐帶,是語言通訊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前者實現了語言符號的遠距離傳輸和轉換,后者則用數字化的快速運算來處理非數值符號──語言。20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要求,使數學的領域空前地擴展了,語言學的領域也空前地發展了。它們都擴展到以符號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因而就發現了共同的世界,并且彼此滲透。于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數學語言學應運而生了。
填空:
“數學語言學”應運而生的條件是:數學與語言都擴展到以符號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二者有共同邊界,彼此滲透。
講析:
用指令篩選有關內容的形式測試理解內容的能力,是常用的題型。
解答這類題型,要先讀懂文字內容,然后按題目指令找準文字中相應部位,準確篩選,清晰地表述成規定形式。
命題指令篩選數學語言學應運而生的“條件”,以“條件”為篩選標準,區分哪些話是闡述“條件”的,那些話是闡述“條件”成熟過程的的,這樣,篩選部位就能準確判定了。
全段5句話,①句介紹把數學和語言學緊密聯系的紐帶,②句介結語言通訊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在使數學和語言學緊密聯系方面的作用,③句介紹20世紀以來數學和語言學領域的擴展,④句具體介紹擴展的程度,⑤句歸結出擴展的結果。可見,直到第④句才明確闡述了數學語言學應運而生的條件。
課堂遷移訓練 :
1.生態系統是耗散結構,它不斷與環境交換能量與物質,輸入的能量在系統中轉化消耗,以此維持系統的有序結構,沒有能量的輸入,系統就將互解;輸入的能量削弱,系統就要退化,植物固定太陽能為生態系統輸入能量,它是生態系統的能源心臟,降低生態系統第一性生產,削弱生態系統輸入的能量,必然導致系統的退化。黃土高原墾殖指數一般超過50%,不少地區在70%以上,而所剩無幾的草場、次生林在人為干擾下生產量也很低。這樣大幅度地削弱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是黃土高原生態系統退化、生態平稀破壞的基本原因。
“這樣大幅度地削弱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所指的依據是:
A.指草場、次生林在人為干擾下生產量很低。
B.黃土高原的墾殖指數過高,而所剩無幾的草場、次生林在人為干擾下生產量也很低。
C.黃土高原墾殖數過高。
D.人為的干擾使黃土高原生產量很低。
2.甘肅省蘭州毛紡廠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去年籌建和投資時,廠區垃圾堆積如山,機器骯臟不堪,生產秩序十分混亂。面對這種情況,原三十九歲的生產科長老張同志毛遂自薦當了廠長。而原廠長兼黨總支書記,年近五旬,身體不佳,主動退位,心甘情愿地當了一名普通操作工。這則材料,同樣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依據上述材料推導出正確的觀點,語言簡潔,不超過15個字。
3.下面橫線上是闡明《辭海》編纂原則的語句,請依據下列文字,選出表述正確的一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凡是正在發展或經常變動的詞目,暫不收入;對時間性較強或未能肯定的材料,避免在釋文中引用。對學術問題,有定論的,按定論介紹;尚無定論或有爭義者,則作客觀介紹、概括敘述,或僅介紹現有的不同看法,盡量避免給讀者以片面的或錯誤的知識。
A.《辭海》是一部綜合性辭書,內容要求穩定。
B.《辭海》是一部綜合性辭書,編纂和使用時間較長,內容要求準確。
C.《辭海》是一部綜合性辭書,編纂和使用時間較長,內容要求穩定,釋文要求客觀、正確。
D.《辭海》是一部綜合性辭書,編纂時間和使用時間較長,內容要求穩定,釋文要求客觀、全面。
(54)材料的篩選與組合
精選例題: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把顧炎武讀過的書,按要求填入空格內
《愛國學者顧炎武》一文談到顧炎武所受的教育時說:“祖父和母親對他的教育十分關心,六歲母親親自教他《大學》,七歲跟老師讀《四書》,九歲讀《周易》,接著祖父就教他讀古代軍事家孫子、吳子的著作和《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書,十一歲讀《資治通鑒》,到十三四歲才讀完,十四歲進了縣學以后,又讀《尚書》、《春秋》等書,打下了很扎實的基礎。”
講析:
這類題型用指令篩選與組合有關材料的形式測試理解內容的能辦。
材料的篩選與組合指這樣一個思考過程:篩選有關材料,然后按規定的標準和形式組合。精選例題要求篩選的是“顧炎武讀的書”,規定的組合標準是給這些書分類,形式是填充表格。
解答時,要正確理解題目規定的組合標準。精選例題表格給定的內容揭示了要按兩級分類組合顧炎武讀過的書,兩級標準不能混淆。“儒家經典”是一級分類,“五經”揭示了二級分類標準,應當填充:《周易》、《詩經》《春秋》。與“五經”同級的應當是“四書”,文中提到的是《大學》。“史書”類下分三類,
一類是“編年體史書”──《左傳》《資治通鑒》,一類是“紀傳體史書”──
《史記》,一類是“國別體史書”──《國語》《戰國策》。軍事著作,,指孫
子、吳子的著作。
課堂遷移訓練 :
1.按照現代漢語的知識系統,簡答示意圖提出的問題
①KА處填寫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KБ處填寫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KВ處填寫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KГ處填寫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⑤KД處填寫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⑥KЕ處填寫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文,然后依據表述的內容填寫下表
漆畫的主要特征是繪畫性。就題材而論,難道漆畫就不可以象中國畫、油畫以至水彩畫那樣,既反映自然界的花鳥蟲草,又反映人的社會生活?福建漆畫里的金魚,連魚鱗的光澤也作了逼真的描繪,這和一般的工筆畫似乎沒有根本性的不同,只是強調了漆畫的固有特點──裝飾性。江西作者明不少過去是從事油畫的,但我所看到的一些漆畫表明,藝術品種之間不存在絕對不可逾域的鴻溝。
我這次看到的漆畫作品在利用物質材料等方面,繼承了我國悠久的漆器工藝傳統。貴重材料金銀寶石,便宜材料螺鈿蛋殼,這些物質材料的利用,顯示了漆畫的特殊美。在裝飾性效果方面,至少為一般繪畫所不及,從而取得了不可能為其它畫種所代替的漆畫的獨立性和獨特性。擁有歷史悠久的福建漆畫,大膽利用朱色或黑色作為底色,擁有既富麗又優美的特點。而新興的江西漆畫的新嘗試,似在吸取其他畫種的長處,卻又不失漆畫的特點。
福建和江西兩省漆畫藝術各有其地區特點,這種差別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在圖中空缺處,填上適當內容:
答:①K1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2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K3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K4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K5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材料表達作用的理解
精選例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選出對鄭板橋“難得糊涂”本意理解正確的一項
鄭板橋出任山東濰縣縣令,為官清廉,依靠機敏勇謀,把濰縣的土豪劣紳斗得一敗涂地。。那些為富不仁的“馱錢驢”相互結黨,賄通州府大人,狀靠天子腳下,上下左右一齊向老鄭開刀,造謠中傷的“沒貼子”充盈街頭。鄭板橋看到那些顛倒是非的黑告示,“氣得疏須抖動,面色蠟黃”,夜對寒窗對夫人說:“有人講,‘不聾不瞎不能當家’,果真又聾又瞎,怎能當官坐衙?”等心境趨于平靜,飽蘸濃墨寫下了“難得糊涂”四個大字,又在大字下面加了幾行小字:“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轉入糊涂更難。”
A.糊糊里糊涂處事最好,可以明哲保身 B.很難做到糊里糊涂,也不想這樣
C.人真想變得糊里糊涂很不容易 D.糊里糊涂最難得,也最難做到
講析:答:(B)
這類題型也是測試理解內容能力常用的設題方式。
材料,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括事例性材料與觀點性材料兩類。精選例題涉及了兩類材料。
解答這類題型要善于分析作者使用材料的目的,要善于分析眾多材料之間的關系。精選例題所選段落,介紹了鄭板橋言行,表現他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敢于同邪惡勢力斗爭的品質。他看到“馱錢驢”與官府勾結,造謠中傷,告惡狀,氣憤萬分。因此,他的“難得糊涂”是憤慨之情的流瀉,是不屈不撓精神的表白,本意當然是很難糊涂,也決不想糊涂混事。
解答這類題型常犯的錯誤是“斷章取義”,即不著眼于全部材料表達作用的理解而抽取只言片語,從表面意思揣測。
課堂遷移訓練 :
1.閱讀下邊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上了小學,教師講授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讀到“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實在無法理解,荔枝哪里會是紅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樣潔白,不是更可怪嗎?
“實在無法理解”所指的內容是:
A.荔枝肉是瑩白的
B.荔枝的外殼是紅色的
C.《荔枝圖序》的文字
D.鮮荔枝
2.對畫線句子內容理解最正確的一項
她們排列著一行隊伍,輪番朝他們進攻。她們已經將老年迪斯科的音樂踩得很準,臉上笑容逐漸熱烈,有些無所顧忌。她們起先是用目光襲擊,然后挺起胸膛,她們踩著紅色地毯,向他們婷婷而炯炯地走去。他們招架不住了似的,他們投降了似的放松下來,也不再害羞,甚至有些“厚顏無恥”地盯著他們的女人。他們想到:這是女人們,而她們也想到:她們是女人。她們好像已經將這點忘記了很久,她們在沒有性別的服裝里忘記了自己的性別,她們在沒有性別的負荷里消滅了自己的性別,她們沒有性別地度過了她們最好的歲月,她們幾乎結束了女人最好的歲月而忽然記起了她們是女人。
A.她們在極左思想扼殺審美情趣中度過了做服裝模特的時期。
B.她們在服裝不分男女的時期度過了青春歲月。
C.她們在極左思潮猖獗的年月里度過了青年甚至中年時代。
D.她們在極左思潮扼殺審美的浪潮中度過了青年和中年時期。
3.對畫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歷史知識貧乏,查人名辭典毫無所獲因此除了是清朝人外,繆蒼蓀的為人和治學態度都不清楚。我只知道他在《敬齋泛說》中講過一段很有見地的話,不時地把它介紹給搖筆桿或準備搖筆桿的朋友。
A.批評今天某些人歷史知識貧乏,竟不懂查人名辭典。因而難以知道繆蒼蓀的為人。
B.抱怨歷史資料不全,對繆蒼蓀其人無法弄清楚。
C.因查不到資料,對繆蒼蓀為人和治學態度弄不清楚,無法告訴讀者。
D.作者自我嘲解,自認歷史知識貧乏,因而弄不清楚
人的本質。而把人變成了被動的自然存在物或機器;唯心主義往往把人的意識屬性抽象為人的本質,從而把人變成了虛無縹緲的幽靈。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的理論界則過分強調人的社會性,并把它簡單等同于人的階級性,從而使“唯物史觀”變得貧乏,冷酷,變得敵視人了。
(56)概念的理解與闡釋
精選例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在正確理解“人性”這一概念的說法后括號內打“√”。
學術界有的同志把人的本質簡單等同于人性,認為人性就是人的本質,這是不準確的。人性和人的本質不是同一個概念。盡管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意識屬性是人的共同屬性,不具備這些屬性,人就不成其為人,但無論這其中的哪一種屬性或它們的總和都不是人的本質。舊唯物主義往往把人的自然屬性夸大為人的本質,而把人變成了被動的自然存在物或機器;唯心主義往往把人的意識屬性抽象為人的本質,從而把人變成了虛無縹緲的幽靈。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的理論界則過分強調人的社會性,并把它簡單等同于人的階級性,從而使“唯物史觀變得貧乏、冷酷,變得敵視人了。
A.人性是人的共同屬性(√)
B.人性是使人區別于其它動物的標志(√)
C.自然屬性即人性( )
D.人性是使人成其為人的根源所在( )
E.自然屬性、社會屬性、意識屬性,其中的一種或它們總和都不是人性的全部( )
講析:
這類題型從測試概念的理解與闡釋的角度測試內容理解能力。
解答這類題型的思考步驟是:先準確把握概念含義,再恰當闡釋。對選擇題
或是非判斷題列出的選項,要從內容和闡釋是否正確兩方面審查。
精選例題選段談的中心是不能把人的本質簡單等同于人性,題干則是要求羊定“人性”的正確解釋,因此,閱讀中就要正確理解選段中有關“人性”的論述。“盡管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意識屬性是人的共同屬性,不具備這些屬性,人就不成其為人”是直接論述“人性”的文字,從中可以提取兩個正確說法,就是備選答案的A、B。這兩個選項不僅內容正確,闡釋的形式也正確,回答了“人性是什么”的問題。C、D、E三項都是對直接記述“人性”的文字的偷換。C、E兩項將“人的本質”偷換為“人性”,C項再以偏概念,E項貌似全面而具有更大迷惑性。D項對“不具備這些屬性人就不成其為人”錯加解釋,也具有一定迷惑性。
正確理解與闡釋概念,是內容理解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課堂遷移訓練 :
1.人和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自然進化的必然產物和高級階段。隨著人類社會作為自然界的一種嶄新的物質形態而出現,新的自然界歷史就開始了: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從此開始成為生物圈,進化的主導因素;自然界的進化從此開始隨著社會發展而進行,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通過社會生產被改造成適應人類需要的產品而在原有的自然性之外加上了“人化”的社會屬性。總之,通過人類的社會生產,自然界脫離了原來的純自然物理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狀態,而作為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被納入“社會──自然”系統之中,成為社會生態系統了;原來的自然史和自然生態史演變成為社會與自然相互作用的歷史了。
根據上文所表述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段中“生物圈”這個概念有以下四種闡釋,選出最準確的一項:
A.指生物存在的自然生態系統──即生物所生存的范圍。
B.指自然系統──即“人類社會”。
C.指社會的生態系統──即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
D.純自然物理系統──即有物質的人類社會。
②“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加上“‘人化’的社會屬性”,下列哪項屬于這個范疇:
A.植物體分為根、莖、葉三部分。
B.生物進行變異的過程。
C.對動、植物優良品種的培育。
D.水循環帶來的巨大能量。
2.對“反革命罪”這一概念解說得最準確的一項:
我們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地規定了反革命罪的量刑范圍。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明確地向那些企圖推翻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的人大喝一聲,停止顛覆活動。因此,想勾結外國,通敵叛國者千萬別滑到深淵里去。至于那些策動暴亂或利用迷信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法分子也都有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A.反革命罪是以犯有叛國投敵的行為作為量刑范圍。
B.反革命罪是指那些以推翻我國的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和企圖顛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破壞行為。
C.反革命罪的量刑是看其有無破壞社會制度的活動。
D.反革命罪,即犯有叛國通敵,宣傳封建迷信的罪行。
(57)概念間關系的理解與闡釋
精選例題:
閱讀下面文字,選出對人的本質與人性關系理解正確的一項
人的本質和人性的區別,歸根結底是層次的區別。人的本質是人性的根據和基礎。如果說人性是人的共同屬性,是人區別于其它動物的標志,那么人的本質則是使人成其為人并與動物相區別的根源所在。人的本質決定著人的各種屬性。
A.人性是由人的本質決定的。 B.人性是人的本質的根源。
C.人的本質即人的社會屬性。 D.人的本質是由人性決定的。
講析:(A)
理解與闡釋概念間的關系,也是內容理解類題型常涉及的測試內容。
解答這類題型,要抓住關鍵語句,正確理解與闡釋。精選例題選段中有兩句話很重要,一句是“人的本質是人性的根據和基礎”,一句是“人的本質則是使人成其為人并與動物相區別的根源所在”。備選答案中,A項正確闡釋了人的本質與人性的關系,B和D項顛倒了人的本質和人性的關系,C項離開了題干指令,扯到另外的關系上去了。
課堂遷移訓練 :
1.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人們是很注重對社會發展史的研究的,但很少關心社會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演變史。其實,在社會發展的同時,社會與自然界相互作的關系也在隨著不斷地演變著,在采集自然物的原始產業時代(舊石器時代),人類對自然物特別是自然生物,以手工采集為主,這種采集以自然再生產遭到破壞為前提。增殖自然物的農業時代(新石器時代),人類以增殖自然物的手工農業為主,在進行經濟再生產的同時以經驗的方式維持自然再生產。加工自然物的工業時代,人類以對自然物和農業產物的機器加工為主,而以自然再生產遭到破壞為代價,在創造自然物為特征的生物產業時代,人類以創造和增殖自然生物的生物化農業為主,將生產資料的再生產與自然的再生產結合起來。
選出對“自然物”與“自然生物”的關系解說得正確的一項:( )
A.“自然物”就是指“自然生物”。 B.“自然物”是“自然生物”的泛指。
C.“自然物”包括“自然生物”。 D.“自然生物”含有“自然物”。
2.對“罪犯”和“被告”這兩個概念在下文中運用、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據《新聞周刊》報導,中國臺灣最高檢察署對犯有五條人命的劉煥榮起訴。起訴書認為被告劉煥榮素行不良,手段殘忍,應予嚴懲。后來中國臺灣高檢署在最高法院對劉煥榮判為死弄并執行之后,由檢察官劉永銓發表了一個聲明。他聲稱罪犯劉煥榮雖然是條漢子,可惜走錯了路。
A.文中的“被告”和“罪犯”是同一語,含義一樣,只是稱代的口氣不一致。
B.“被告”和“罪犯”是同一關系,被告一詞是用于量刑之前,“罪犯”一詞是用于量刑之后。
C.“被告”和“罪犯”是交叉關系,前者用于定性之前,后者宜用于定性之后。
D.“被告”即“罪犯”,前者用于行刑之前,后者用于行刑之后。
(58)觀點的理解與表述
精選例題: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規定題目
對于整個創作過程中變形問題,論述較為全面、精確的,當推鄭板橋。他以畫竹為例立論:“紅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時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就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鄭板橋對于藝術變形多層次的見解超過了古人,也超過了外國的文論家。他認為畫家構思中的意象,不同于所觀察到的物象。需要指出的是,他說得仍不夠全面。其實“眼中之竹”也不同于“實有之竹”,當感官一接觸到實物之時即發生了變形。因此藝術變形的遞變過程應包括四個層次:
①鄭板橋“說得不夠全面”表現在哪里?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C)
A.只論述了“眼中之竹”與“胸中之竹”的變形問題,沒有論述“胸中之竹”與“手中之竹”的變形問題。
B.只論述了“胸中之竹”與“手中之竹”的變形問題,沒有論述“眼中之竹”與“胸中之竹”的變形問題。
C.只論述了“眼中之竹”與“胸中之竹”,“胸中之竹”與“手中之竹”的變形問題,沒有論述“實有之竹”與“眼中之竹”的變形問題。
D.只論述了畫竹變形的問題,沒有論述其它藝術形式的變形問題。
②選出能恰當填入處的一組(B)
A.手中之竹──胸中之竹──眼中之竹──實有之竹
B.實有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C.眼中之竹──實有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D.眼中之竹──實有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
講析:
這類題型測試理解觀點的能力。①題要求比較作者的觀點與鄭板橋的觀點,找出二者的區別;②題則要求在理解作者觀點的點礎上,歸納出正確結論。
解答這類題型的關鍵是分清作者的觀點與被評價者的觀點。作者評價鄭板橋“說得仍不夠全面”,那么,“全面”指什么觀點呢?從選段中看,鄭板橋之論,加上“其實‘眼中之竹’也不同于‘實有之竹’”就全面了,就是作者贊同的觀點了,因此①題四個選項中C項正確。從作者的觀點出發,推出藝術變形的遞變過程的四個層次自然應當是“實有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因此②題四個選項中B項正確。
課堂遷移訓練 :
1.《苕溪漁隱叢話》有有評價陶淵明詩句的話:“陶淵明意在詩,詩以寄其意耳。‘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既采菊又望山,意盡于此,無余蘊也,非淵明意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適舉首而見之,故悠然忘情,趣閑而景遠”。這里,將‘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含義恰如其份地評賞出來,實是評點的佳作。
①選出對“悠然見南山”解說正確的項:
A.“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意思,可見陶淵明歸居田園后,悠然自得地欣賞南山之景。
B.“悠然”是長久的樣子,目的在于寫陶淵明棄官以后有充裕的時間欣賞山色了。
C.“悠然”是閑適的意思,意在無意中見到南山,把人與物融于一體了。
D.“悠然”是穩定的樣子,目的是以景喻人,重在說明樂業于田園生活不再動搖“歸園田居”的心志了。
②選出能填入處的一組
A.有意望山B.無意望山C.意欲望山D.長久望山
2.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的問題
這《孩兒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現在一般的詩人爭一日之長,是有別一種意義在。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一切所謂圓熟的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于別一世界。
問題:劃橫線的句子是作者的觀點,但“是有別一種意義在并未將觀點闡述出來。請依據本段文字,選出作者要闡述的觀點。
A.詩集《孩兒塔》不同于現在一般的詩作,它是新詩體的前軀。
B.詩集《孩兒塔》不同于一般的詩作,它屬于無產階級的戰斗詩歌。
C.詩集《孩兒塔》不同于現代的一般詩歌,它是投槍和匕首,是戰斗的詩歌。
D.詩集《孩兒塔》不同于一般的詩歌,它屬于東方世界最進步的詩歌。
(59)語句間意義關系的判定
精選例題: 選出對下面一段話句與句關系圖示正確的一項
①事實上,辭章問題雖然是個形式的問題,卻不只是單純的技巧,而是同作者的思想作風有密切關系的。②語言的豐富多彩,往往是思想的豐富多彩的反映。③一個思想僵化,粗枝大葉的人,很難寫出生動活潑、嚴密周到的文章來。④因此,不從課堂遷移訓練 自己的思想著手,來加強辭章的修養,將很難有大的效果。⑤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總是嚴格地要求自己,盡最大的努力使文章形式做到準確而優美,那也會有助于我們的頭腦日趨精密和活潑。
講析:答:( D )
理解語句間意義關系,既是測試內容理解能力,也是測試層次切分能力的題型。
解答這類題型的思路是:先把握每句話含義,進而分析句與句的意義關系和組合關系。精選例題選段五個句子,①句提出觀點,②句從正面解說,③句再從反面解說,①句與②③句構成解證關系;①②③句又與④句構成因果關系,①②③句是因,④句是果;①②③④句與⑤句是并列關系。符合這些意義組合關系的圖示是D。
圖文對照,是語句間意義關系判定類題型常用的設題形式。
課堂遷移訓練 :
1.選出對下列一段文字中句與句關系理解正確的一項
①然而,人和其它生物在與自然的關系上又存著一致的方面,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②這就是說人的活動不僅改變自然,使之具有適應自己的性質,而且它也與其它生物一樣具有適應自然的性質。③對自然的能動的反作用不能違背客觀的自然規律。④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文中強調指出:“人和自然都受同樣的規律支配。”⑤因此,我們如果只強調改變自然,過分地要求自然來適應自己,忽視自己首先要適應自然的一面,那么違背自然客觀規律的結果就是遭到自然界的報復,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2.選出對下列七句話之間關系理解正確的一項
①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已的力量來辦。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③中國人民珍惜同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友誼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經過長期奮斗而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④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⑤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對外交流。⑥同時,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決抵制外來腐朽思想的侵蝕,決不允許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在我國泛濫。⑦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60).層次切分
精選例題: 選出對下面一段文字層次切分正確的一項
①總的看來,魯迅的治學方面是繼承并發展了前人的許多方法的。②魯迅生于一個中國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年代,他的治學思想是革命的,但又是切切實實的,不走極端的。③因此,他反對前人遺留下來的“奴才家法”,卻又不是否定一切合乎科學的方法,這在中國文化革命中是難能可貴的正確態度。④今天學習魯迅的治學方法,最主要的也是學習他那切切實實的治學精神,并不一定重復他那個歷史時期的具體研究工作。⑤再有,今天學習魯迅的治學方法,還有更須強調的是:魯迅之所以能夠繼承前人又超過前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后期學得了唯物辨證法,這是指導他治學的更為根本的觀點和方法。⑥因此,我覺得,如果進一步研究魯迅在學術上的成就,就要研究他在治學中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講析:(B)
正確切分層次的前提是正確理解內容,有時要深入到正確把握句與句的意義關系。
精選例題選段共六句,①句總說魯迅治學方面的特點,②句談他治學思想“切切實實”的特點,③句解說“切切實實”的表現,④句談今天學習魯迅治學方法主要也是學習他那“切切實實”的治學精神,⑤句進一步分析魯迅能夠繼承前人又超過前人的原因是學得了唯物辨證法,⑥句主張研究魯迅治學中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可見,①句總說是一層;②③句都談魯迅治學思想“切切實實”的特點,③句“因此”是連結②③兩句的標志,這兩句應為一層;④句開始推進一步,“今天……”是語意推進的標志,⑤句“再有”既標明與④句連結,又表示語言再推進,⑥句“因此”針對⑤句而言,④⑤句應歸為一層。
切分文章或段落的層次,是為了分析作者思路展開的軌跡。對作者思想的把握,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測試常涉及這類題型。
課堂遷移訓練 :
1.請選出對下列一段文字層次切分正確的一項
①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②我們說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得是不是正確,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是否善于總結經驗,針對客觀現實,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③我們只有這樣做了,才有可能正確地或者比較正確的解決問題,而這樣地解決問題,究竟是否正確或者完全正確,還需要今后的實踐來檢驗。④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我們就一定什么問題也不可能解決,或者不可能正確地解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2.下面這段文字共有八個句子,對段內層次切分正確的一項是
①無論做什么樣的領導工作或科學研究工作,既要有專門的學問,又要有廣博的知識。②前者應以后者為基礎。③這個道理十分淺顯。④但是,有的人根本抹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孤立地片面地強調專門學問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廣博知識的更重要意義。⑤他們根據自己的錯誤看法,還往往以“廣博”為“雜亂”,不知加以區別。⑥因而,他們見到知識比較廣博的人,就鄙之為“雜家”。⑦殊不知,真正具有廣博知識的“雜家”,卻是難能可貴的。⑧如果這就叫做“雜家”,那么,我們倒應該對這樣的“雜家”表示熱烈的歡迎。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1).主旨概括
精選例題:選出對下面文字主旨概括正確的一項(C)
聯覺,是指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顏色感覺容易產生聯覺,其中,其種顏色往往兼有冷暖感。紅、橙、黃等色,類似于太陽和烈火那樣的顏色,往往引起溫暖的感覺,稱之為暖色;藍、青、紫等色,害似于碧空和寒水那樣的顏色,往往引起寒冷的感覺,稱之為冷色。顏色的冷暖感是相比較而言的,不是絕對的。暖色中,又有冷暖的差別,冷色中,也有冷暖的差別。例如,朱紅色與紫紅色相比就顯得比較熱;墨綠色與淡綠色相比就顯得比較冷。
A.闡釋聯覺這一心理現象的特點 B.闡釋色彩聯覺的產生過程
C.闡釋色彩聯覺產生的原因 D.闡釋聯覺與色彩聯覺的關系
講析:
主旨,指作者的表達目的。概括主旨的前提是對內容的正確理解。
解答這類題型要從內容理解入手,進而體會作者的表達目的。
精選例題選段詮釋“聯覺”第二句起,則只談“聯覺”中的“色彩聯覺”了,把握住這個特點,才不致于在內容范圍上作出錯誤判定。全段圍繞什么中心展開闡釋呢?這需要細心體會。寫某些顏色為什么會引起溫暖的感覺,某些顏色又為什么會引起冷的感覺,都是從色彩聯覺產生的原因這個角度闡釋的。告訴讀者色彩聯覺產生的原因,正是作者的表達目的。
四個備選答案中,A項概括范圍不當;B項錯誤理解了作者的表達目的,原因是對選段內容理解錯誤;D項離開了選段內容。只有C項是正確的概括。
課堂遷移訓練 :
1.選出對下面一段文字主旨概括正確的一項
教科書通常把由氮、氧、氬等氣體組成的大氣稱作“干潔大氣”。所謂“干”,沒有水汽;所謂“潔”,就是沒有塵埃雜質。但是,大氣存在于大陸和海洋之上,又怎能不受到陸地和海洋的“滲透”呢?“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大氣中有水分。大氣的流動會帶動水分的循環。在熱帶海面上,大氣中的水按體積計算,可達4%。在終年無雨的沙漠地區,大氣中也還是存在著微量的水汽。大氣和地殼也有聯系。“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大氣流動會引起塵土飛揚,彌漫空中。即使在遠離陸地的海面上空,大氣中也還是會有塵埃。
A.闡釋大氣中有塵埃,不存在什么“干潔大氣”的現象。
B.闡釋大氣中有水分,不存在什么“干潔大氣”的現象。
C.闡釋大氣中既有水分,又有塵埃,不存在什么“干潔大氣”現象。
D.闡釋大氣中既無水分,又無塵埃,的確有“干潔大氣”現象。
2.對下文主旨概括最正確的一項是
要把一個國家治理得好,一定要先讓老百姓富起來。百姓富了,管理就容易。百姓窮了,管理就難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百姓一富就安守鄉里重視家業,安守鄉里重視家業就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就易管理;百姓窮了就欲背棄故土輕視家業,欲背棄故土輕視家業就敢凌章犯典,凌章犯典就難以管理了。故曰“穩定之國常富,動蕩之國常貧”。因此,善于治國者一定要“先富民而后治”。
A.老百姓富了,敢犯法的人就少了。
B.老百姓貧窮,社會就不穩定。
C.富國好管理,窮國則難管理。
D.治理國家的主要措施是先使百姓富起來。
3.下面一段文字的主旨是
這樣說來,我的小說和藝術的距離之遠,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還能蒙著小說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機會,無論如何總不能不說是一件僥幸的事,但僥幸雖使我不安于心,而懸揣人間暫時還有讀者,則究竟也仍然是高興的。
A.說明小說和藝術距離之遠。
B.談個人小說成集時的復雜心情。
C.談小說成集后的不安情緒。
D.談為小說能暫時贏得讀者的喜悅心情。
4.下面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半夜里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落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下來,還覆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欄的天空下的蔭蔽。
A.贊揚荷葉庇護紅蓮的高尚之情。
B.借紅蓮受到蔭庇,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愛心。
C.借雨中荷葉庇護紅蓮的描寫,抒發了對純真的母愛的贊頌之情。
D.贊頌荷葉在雨中庇護紅蓮之情,也贊頌了純真的母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