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作文復習教案:學習記敘文的描寫角度
高三作文學案02
學習記敘文的描寫角度
【概念詮釋】記敘文的描寫從描寫的角度劃分,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我們常說的人物描寫角度主要是正側反(虛實)。描寫景物的角度較多:感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動靜;上下遠近;俯仰平眺;虛實;點面;形聲色等等。我們常說的襯托是從表達效果角度說的,和側面描寫屬于角度不同實質同。
正面描寫是對人物做正面的刻畫,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語言和行動等方面呈現在讀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寫摹形傳神,細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和行動描寫,也叫細節描寫(見細節學案)。
側面描寫是指不直接呈現所描寫的對象,而是通過對周圍其他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烘托所要描寫的對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分為以人襯人和以景(物)襯人。《列子》中有這么個故事:薛譚拜秦青為師學唱歌,未學到家而自以為了不得了,“遂辭歸”。秦青“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秦青的唱技如何精湛,而是從他的“悲歌”能使林木動容,使飄浮的白云停息欣賞的角度來進行側面烘托。林、云本無靈性,然“悲歌”卻能“使本無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動,使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顯得有人情”(朱光潛語)了。試想,如果沒有高超的唱技,“悲歌”何以如此感天地、泣林木?
注意:詩歌中無論寫景還是寫人也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王昌齡的《從軍行(七)》寫到: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詩人沒有直接描繪戰爭的場面,而是通過側面的描寫或渲染來表現,使全詩顯得含蓄蘊藉,回味無窮。其實,換個角度分析,又有實寫虛寫、點面結合、動靜結合之說。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靜景,“清泉流”是動景,兩句動靜結合,描畫出一幅恬靜優美的月夜圖。另外還有細描、白描、細節描寫等。此點在此稍作提示,詩歌復習中還要重點突破。
【方法引領】
1、正面描寫。要刻畫出人物的特征,突出人物個性,從而表現所要表達的主題。
2、側面描寫
(1)、確定好自己所要表現的主題,不能喧賓奪主地過多使用側面描寫。
(2)、側面描寫的事物要選擇能起烘托作用或產生對比效果的事物。
注意:適當的側面描寫,能起到很多作用,但它畢竟是輔助手段,要與正面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完美的人物刻畫
【片段賞析】 重點賞析側面描寫。
1、以人襯人
①、《陌上桑》寫羅敷: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分析:前半段為正面描寫,后半段詩中通過長者、少年、耕者、鋤者的不同動作、神態、表情,烘托出了羅敷的美麗。這種方法屬于以人襯人
②《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寫白妞演唱:
黑妞兒唱完之后,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他們的調兒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學,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