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6
答:
答案 與“清”關系最大。大面積的樹木突出了天壇青色的整體色調,同時增加了空靈之美
十一、(05上海)閱讀下文,完成1~5題。
①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并廣為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于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從技法上講,剪紙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勞動群眾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煉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具備無限的深度和廣度,其線條細如春蠶吐絲,粗如大筆揮抹。不同的花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于剪紙的工具簡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著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③中國的剪紙起源于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來,卻是在清代中期以后,這是由于近代中國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以剪子鉸出為主,趣味質樸,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后,不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滲入其中,而且千家萬戶聚居在一起,相效成習,所需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棄剪用刀,一刀多張,雕鏤更加細致,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于婦女了。這些民間藝術家創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為生活創造美好的形象。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經歷和人生的艱辛,但對于世界都寄予了滿腔的熱情。民間剪紙中,很少出現傷痕和眼淚,體現著民間藝術家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對理想的追求。由單幅剪紙組成的窗花圖案,常見的題材有“吉祥喜慶”“五谷豐登”“貴花祥鳥”等,也有的表現戲曲故事或傳統故事,還有一些表現動物、神仙、花卉等與節慶有關的內容。它們虛實相生、簡練鮮明,具有強烈的裝飾性。然而,隨著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代需要。比如舊式窗格多,便有“窗越”(越過窗格的窗花)與“氣眼”(窗戶糊紙時留一孔,貼此窗花以便透氣)等品種,雖然靈巧又優美,但在當今寬大的玻璃窗上則不再有用武之地。再比如現代婦女多有社會職業,不善針線,作為刺繡用的剪紙“花樣子”也就逐漸絕跡。而且,舊剪紙模式較為單一,花樣已顯陳舊,如果總是“門花”一對,“肥豬拱門”,千載不變,便很難與現代家庭的氣息和諧起來,現代人追求變化,對一成不變的事物失去興趣。任何實用的藝術,倘無需求便要消亡,若能順時應變,自然獲得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