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技術源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地質版)
一、技術的產生
老師:聰明的人們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是如何來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的呢?
學生:發明制作衣服抵御寒冷,建造房屋遮風避雨,學會用火,食用熟食。
老師:當這些目的都達到了,人們又發明各種時裝、建筑物和美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幻燈投影(圖略):
原始人類生活想象圖
學會用火
多樣美食
建造房屋
豪華建筑
縫制衣物
漂亮服飾
老師:課本中也舉出一些人類通過發明新技術改變自己生存狀態的例子,請同學閱讀總結回答。
學生:為了更方便有效的記錄傳遞信息,發明了造紙術和印刷術,為了能夠飛上天空,發明了飛機。
老師:這是課本中的例子,同學們討論下,看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同學們分兩組討論,看哪個組舉出的例子多。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為了方便出行,發明馬車,又發明汽車。
學生:為了能在水面活動,發明了船。
學生:為了方便聯系,發明電話。
……
老師:同學們總結討論一下這些事例,看這些技術的產生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學生:飛機是為了能上天,船只是為了能下海,這些技術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人類自身的需求和愿望。
老師:很好,技術的產生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具有目的性,技術的產生源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需求和愿望促使人類發明新技術改變自己的生活!
(設置任務,激發興趣)課下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還沒有徹底解決的難題在困擾我們,需要發明哪些新技術才能解決這些問題,試一下,看咱們自己能不能搞一些小發明、小創造來解決這些問題,美化我們的生活呢?
二、技術的內涵
老師:剛才我們討論了技術的發源,那么到底什么是技術,技術的內涵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回顧一下人類社會一些主技術發展的主要階段。
幻燈投影:
時間
13—15世紀
18—19世紀
19世紀70年代
20世紀中葉
事件
中國四大發明
紡織機械,蒸汽機發明。
內燃機,電機發明。
核能,航天,生物,信息網絡等技術
影響
影響世界科技發展。
歐洲第一次技術革命。
第二次技術革命。
對技術內涵理解到新的高度。
(幻燈投放相應圖片)
技術源于希臘文,意思是對造型藝術合應用技術進行討論。它伴隨著人類的勞動而產生,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不斷發展,其內涵不斷擴展,人們對技術的認識也不斷深化。
老師: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應該怎樣理解“技術是伴隨人類勞動而產生的”這句話?
學生回答或老師總結:人類在勞動中總想不斷提高自己生效率,就要通不斷過改進原有技術,發明新技術。技術也就伴隨著人類勞動而產生。這就是技術產生和發展的本質。
總結:回顧技術發展的歷程,人們通常認為,技術是指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遵循自然規律,在長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技巧合手段,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創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環境的方法、手段合技能的總和。這就是技術的內涵。
三、技術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老師:在近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曾經有一段時期,好多科學家瘋狂的追逐一種叫永動機的技術發明,認為它可以不耗費任何資源,而不斷向人類社會提供能量。同學們考慮,為什么科學家要去發明這樣一項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