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節(jié)經典結構的欣賞(第2課時)
《技術與設計2》----這是一節(jié)欣賞課,教材通過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結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欣賞、分析和評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結構。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典型結構的分析, 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學會欣賞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
(二)使學生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評價結構設計的案例。
二、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一節(jié)欣賞課,教材通過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結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欣賞、分析和評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結構。除此之外,還應結合經典結構設計者的歷史背景、設計思想、設計風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學中教師要多些從結構的牢固、穩(wěn)定、簡約、和諧、美觀等細節(jié)方面與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經典結構的作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內容上, 除了課文中的案例, 教師也可以補充相應的案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如補充一些經典的結構設計案例供學生欣賞、分析。有條件的話,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離地觀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設計,品味其歷史文化內涵。
重點:通過對經典結構的欣賞使學生關注結構的技術和文化特征。
難點:學生能從真正意義上學會欣賞和評價一些經典結構。同時使他們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教學媒體、資源的運用:
為了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對技術的情感, 本課時收集不同類型的豐富的經典結構圖片通過投影機播放讓學生鑒賞, 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技術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
四、教學對象分析:
五、教學策略:
(一)本課時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分析結構設計作品。此外,還可以結合經典結構設計者的歷史背景、設計思想、設計風格等進行全面分析。
(二)本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經典結構的圖片、資料制作成電子課件,以豐富教學課堂內容,擴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對來自各種不同的經典結構的識別及賞析能力。
(三)在本課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當“導游”的角色進行漫游導說,盡量創(chuàng)設出“旅游”情境和營造出“旅游”的氣氛,讓學生產生猶如親臨其境的感受。學生隨“導游”觀賞各處的經典結構,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教學過程:
(一) 讓學生閱讀案例, 閱讀案例時思考:
1、優(yōu)秀的結構設計表現在哪些方面?
2、如何賞析結構設計作品?
(二)引導學生回答:
1、優(yōu)秀的結構設計不僅表現在結構的實用功能上,也表現在形式上,特別是功能與形式 的統一上。古今中外許多能工巧匠把結構的功能與形式恰當地結合起來, 形成了一些經典的結構。
2、賞析結構設計作品,可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
(1)技術的角度主要有:結構功能、穩(wěn)固耐用、造型設計的創(chuàng)意和表現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與傳達,公眾認可的美學原則,反映的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的特征、結構的個性特征等。
(三)師生互動“思考”問題
1、趙州橋的“敞肩拱”設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還有哪些結構設計與此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