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詩二首教案
五、拓展
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在朗讀中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業
課外選讀曾卓的其他詩作并向同學推介。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在我國當代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天真而單純,他為詩而遠離塵囂,將一切的愛奉獻于詩神繆斯,在一方斗室中過著孤凄的生活。精神上崇高的追求和現實中太多的負重使詩人在極度的愉悅和痛苦中煎熬。前行,去往理想的詩神王國荊棘叢生,迷霧重重,舉步維艱;停步棄行,心中又難舍難分……25歲就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絕塵而去。這就是——海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麥地》。
二、放課文朗讀錄音(配樂)
三、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后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與龍家營之間的火車慢行道上臥軌自殺。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顆圣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他憑著輝煌的才華、奇跡般的創造力、敏銳的直覺和廣博的知識,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環境里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其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長詩《土地》、詩劇《太陽》(未完成)、第一合唱劇《彌賽亞》、第二合唱劇殘稿、長詩《大扎撒》(未完成)、話劇《弒》及約200首抒情短詩。曾與西川合印過詩集《麥地之甕》。他曾于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認為,詩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還給人類的東西。(西川撰文)(注:XX年4月28日,海子與詩人郭路生(食指)共同獲得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海子的第一首詩是《亞洲銅》最后一首短詩是《春天,十個海子》。海子是中國新詩史上最優秀的詩人之一。
四、鑒賞分析
(一)整體把握詩意,理清作品思路。
(引導學生誦讀全詩,把握整體內容。)
《麥地》是海子1985年4月寫下的一首詩,屬于他的“早期”之作,但已展現出海子抒情詩的基本特質。全詩表達詩人對養他性命的麥地的回憶和想象、向往與贊美!
(二)鑒賞品味內容及寫作手法。
(品讀每一節的內容,把握詩中的意象。)
1、海子寫過許多與麥子、麥地有關的詩,可以說麥地是海子詩歌的核心意象和元素。海子通過“麥地”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此題的設置是要學生通過“麥地”的意象來體會詩人所寄寓的情感。正如有的批評家所說,海子正是通過麥地“找到了自身生命與大地的對應關系”,由此進一步投入到民族的大靈魂之中,因為“麥地正是我們這個農耕民族共同的生命背景”(燎原《攣生的麥地之子》)。“麥地”因為詩人的再三抒寫而成為詩的核心意象、成為一種靈魂的語言,詩人因為麥地而寫出了他對大地的熱愛,對生命本源的親近和對家園的贊頌。
2、海子的詩有一種直達事物核心的感受力和強烈、樸素的抒情力量,在《麥地》一詩中,他把浪漫主義的抒情自白和民歌、民謠的質樸結合為一體,有一種特殊的感人的藝術效果。例如“家鄉的風/家鄉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雙肩”。請找出詩中你所喜歡的句子和意象,并說明詩人在寫它們時用了什么樣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