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意見不統一的惡果(植樹節親子教育指導)
媽媽對陳曦說:“既然爸爸讓你吃的,你就吃吧。少吃點兒,一會兒就吃飯了。”陳曦高興地應允了。
此后不久,媽媽發現陳曦學會了察言觀色。如果媽媽不應允的事情,陳曦就會跟爸爸講。而爸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會答應陳曦的要求。媽媽事后知道,也會礙于爸爸對陳曦的允諾而做出讓步。
但是,媽媽覺得陳曦的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不利于陳曦良好性格的培養和發展。媽媽跟爸爸共同商量后決定,當陳曦再單獨向爸爸媽媽提出要求時,爸爸媽媽不要立刻給出答案,要留給陳曦自己思考的時間,然后爸爸媽媽找機會商量后,再給陳曦答復。這樣陳曦就不能再鉆爸爸媽媽的空子了。
沒過多久,陳曦發覺了爸爸媽媽的戰略計劃。逐漸地陳曦也習慣爸爸媽媽的處理方式了,有時候陳曦對媽媽說完她想做什么后,還不忘提醒媽媽:“您問問爸爸的意見是什么。”陳曦媽媽看到陳曦的轉變,感到特別地高興。
如果家長教育孩子的行為不能統一,那么以孩子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很容易就會發現父母教育上的漏洞,并且加以利用,以滿足自身的愿望。
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這種因教育上的不一致帶給孩子的隱患。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要統一戰線,在引導孩子問題上要做法一致。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家庭團結一致的氛圍,不會因父母做法不一,而對其中的一方產生偏好或偏見。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父母教育出現分歧最得利是寶寶,愛傷害的也是寶寶,所以希望家長們都能夠分清楚結果,不要圖一時的嘴快,而使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并且也很容易使孩子們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希望每個家長在做事情之前都能夠好好的考慮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