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悟孫悟空的機智,白骨精的狡詐及唐僧的糊涂。
2、學習抓住細節,聯系人物的表現,再把前后情節貫穿起來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引入:
1、這節課徐老師與大家一起學習(指讀)《三打白骨精》。
這是《西游記》里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孫悟空 白骨精 唐僧,最主要的人物(孫悟空)
在這些人物身上發生了驚險有趣的故事,導引:
白骨精一變村姑,二變老婦人,三變老公公,目的是(一個字:騙)唐僧?孫悟空是三打白骨精,唐僧三攔孫悟空。
[板書] 村姑 老婦人 老公公
孫悟空(打)→白骨精(騙)→唐僧(攔)→孫悟空
2、這就是故事情節。文章通過故事情節來刻畫人物形象。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一看。
二、主塊:
(一)一打白骨精:(出示2-4節)
我們先看悟空一打白骨精。請自由讀2-4小節,認真地讀,用心地讀,你對(孫悟空、白骨精、唐僧)這三個人物有什么發現?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說一說。
1、孫悟空一打白骨精是怎么打的?
出示第3小節。
你對悟空這個人物有什么發現?(本領高強、救師心切)
2、師:悟空認出白骨精,舉棒就打;唐僧扯住悟空,他又是劈臉一棒,你看這一打,打得快不快?猛不猛?這就叫——猛打。
3、讀第3節,讀得不錯,給我們再次展現了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畫面,但聽起來有些溫柔,缺少氣勢。怎么才能有更深的體會呢?徐老師教給大家一個方法,我們可以聯系第2節白骨精出場的畫面來體會。
出示第2節。個別讀。你對白骨精這個人物有什么發現?
悟空剛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發現了[有些手段]。白骨精不勝歡喜,自言自語道:“造化!造化!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今天機會來了!” [露出了吃人的妖精本性]它正要上前,見唐僧身邊有豬八戒和沙僧保護,就搖身變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齋飯,徑直走到唐僧面前,說是特地來請他們用齋的。[狡詐]
△ 請學生不勝歡喜地說一說。
△ 為什么徑直走到唐僧面前,而不是豬八戒和沙僧?
4、白骨精如此歹毒,如此狡詐,但都被火眼金睛的悟空識破,情況十分緊急,救師心切的悟空當然要猛打!
再來讀第3節。讀得快些,表現情況緊急。
學生試讀,師示范。
5、妖精化作一縷輕煙逃走了,為什么還要扔下一具假尸首?(迷惑唐僧),你看,人妖不分的唐僧真的給迷惑了。聽老師讀第4小節
(讀時去掉“有些”)。引導比較“有些相信”和“相信”(有些相信即還有點懷疑。)
你看悟空是怎么做的?(悟空打開罐子,從里面跳出來幾只青蛙、癩蛤蟆,根本沒有什么齋飯。)(干嘛不直接告訴唐僧村姑是妖精呢?用事實說話。)
(二)讀二打白骨精
你看,悟空是多么機智啊,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還是半信半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骨精又來啦!
1、個別(2生分別讀)讀5-6節。二打白骨精。
2、說說孫悟空二打白骨精。
為什么“也不說話”?(急打)(聯系白骨精的表現,和一打的情節來說一說為什么要打得這么急?
△ 如果學生講不到“閃”,師追問,請再讀讀白骨精出現的情節,你有沒有發現什么破綻?悟空火眼金睛,馬上識破了破綻,所以要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