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作會議發言稿
縱觀農業農村發展形勢,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全局上下一定要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和思考“三農”問題,進一步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只要我們時刻關注和準確把握宏觀經濟走向和微觀經濟運行,理性估價“三農”工作面臨的發展態勢,不斷增強危機意識和機遇意識,把眼光投放得更長遠一些,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準備得更周密一些,善于從變化中捕捉機遇,在逆境中創造條件,堅定必勝信心,保持昂揚斗志,就一定能保持農業農村發展的良好勢頭。
三、突出工作重點,切實抓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
今年是實施規劃的最后一年,是承上啟下、謀劃“十二五”規劃的基礎年。做好今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對于奪取應對金融危機全面勝利,實現全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林區黨委、政府的部署安排,統一思想認識,科學把握形勢,明確目標任務,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一)總體要求和具體目標
XX年我區農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林區三個“1”號文件和全國、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及全區三級干部會議精神,千方百計實現農民增收“第一目標”,著力打造旅農林生態經濟產業鏈,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構建農業產業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農業科技支撐“三大體系”,圍繞“調結構、抓增收,扶技術、攻項目,壯板塊、興產業,建園區、扶龍頭,創品牌、增特色”的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農”工作。
具體目標是: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2億元,同比增長7.5%;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3億元,同比增長5.3%;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078元,同比增加371元,增長10.0%。
(二)工作重點
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著重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1、突出結構調整,狠抓龍頭企業培育,著力構建農業產業化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突破制約農業發展瓶頸問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新時期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xx屆三中全會和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把農業板塊基地建設作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基礎前提,把扶持龍頭企業作為做大做強農業各產業的關鍵抓手,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的主要形式,把培植知名品牌作為提升農業市場競爭能力的有效載體,把建設加工園區作為促進農產品加工產業聚集的重要方式,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確保農業效益顯著提高,確保農民收入較快增長。一是調整產業結構。重點抓好蔬菜、茶葉、干果、中藥材、畜牧業五大板塊基地建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新建蔬菜基地1.5萬畝、蔬菜大棚150個,新建國家蔬菜標準園1000畝;新建茶葉基地1000畝,改造200畝;新建核桃基地1萬畝;新建板栗基地3萬畝;新發展中藥材基地畝。發展生豬12萬頭、山羊6萬只、家禽60萬羽、中蜂2萬箱。二是壯大龍頭企業。采取政府引導、企業自主、市場運作的模式,引導農林產品加工企業組建股份制企業,共同開發旅農林產品,努力提升區內旅農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按照一個主導產業培植一個龍頭企業的發展思路,著力培植蜂蜜、茶葉、中藥材、干果、蔬菜、林下產品等龍頭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企業增加2家,申報省級龍頭企業2家。三是建設加工園區。堅持“種植業上板塊、加工進園區”的產業集聚發展思路,加快建設盤水加工園區,招商引資企業入住園區。四是發展專業合作社。落實支持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突出抓好組織推進、示范引導、人才培訓、農超對接和品牌培育“五大重點”,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發展,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五是開發“旅農林”新產品、創建精品名牌。指導企業積極開發一批小型化、精品化、禮品化、人性化、高附加值的“旅農林”特色新產品。整合農林產品開發企業,促進企業、農合組織實行優勢互補,推進強強聯合,支持建設特色基地,做大優勢產業,聯合開發產品,實現一個品牌對外,努力培育“神農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