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作會議發言稿
2、突出質量監管,狠抓標準化生產,著力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政府的公共管理事務,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賦予的行政執法職能。今年要抓住機構改革機遇,成立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機構,理順職能,明確責任,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提高農產品質量認證、檢測能力。繼續實施主要農資主推公告制度,引導農民選用低毒、低殘留、高效農資產品,加強農資市場整頓,開展源頭治理,確保生產安全。以開展“農業部蔬菜標準示范園”創建活動為契機,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大農資市場源頭監管力度和動植物產品檢疫力度,從嚴控制農業投入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產品地理標識認定認證工作,新增“三品”3個。
3、突出科技推廣應用,加強鄉鎮農技推廣站改革與建設,著力構建農業科技支撐體系。著力推進新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年培訓農民2300人(其中陽光工程培訓1000人、綠色證書培訓500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00人)。著力強化科技普及,推廣輕簡栽培、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控、基地規范化管理等實用技術和“豬—沼—x”模式、林草雞、林藥間作等高效生態農業模式,推廣面積達到5萬畝。著力普及優良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著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完成木魚鎮、陽日鎮、宋洛鄉、新華鎮耕地土壤野外調查、土樣采集、化驗分析、田間試驗示范等工作,開展配方肥生產監督管理和指導,確保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萬畝。著力創辦科技示范樣板,通過樣板帶動,促進各項科技措施的落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著力推進鄉鎮農技站改革與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推行“管理在區,服務在鄉”的“派出制”服務模式,力爭年內實現全覆蓋。全面完成“一村一名大學生”最后一年招生計劃。
4、強化項目規劃工作,培植農業發展后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是根據農業部投資指南,認真分析國家及省相關投資信息,準確把握投資動態,加大赴省進京力度,圍繞“旅農林”產業編制申報項目,拓寬向上爭取渠道。XX年將重點加強天然草場資源保護區、中蜂保護區、大鯢保護區、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農村替代能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基層農技推廣站、馬鈴薯繁育種植基地、板塊基地、新華大雞、鄉鎮獸醫站建設等項目的爭取工作。二是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局屬各科室各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引進項目資金,謀求新的發展。三是認真實施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蔬菜標準園、農村沼氣、生豬養殖標準化“150”模式、農業板塊等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高項目建設質量,真正能促進農民增收。做到重大項目儲備一批,申報一批,實施一批,見效一批。站在新的戰略起點,深入分析、全面把握我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堅持規劃、項目、政策引導,科學編制具有科學性、戰略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十二五”生態農業發展規劃,為推動“三農”科學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