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長在全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培訓會上的講話
七、其他幾個需要強調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改革
全國涉及4000萬人員的事業單位改革方案和時間表已經確定,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運行高效、治理完善、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公益服務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布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要求,以促進公益事業發展為目的,以科學分類為基礎,以深化機制體制改革為核心,總體設計、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先行試點、穩步推進,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公益服務的需求。涉及我們衛生部門的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被劃分為公益一類,屬純公益類,是由政府出資保障,不再允許存在經營性活動;衛生監督執法屬于承擔行政職能,將劃為行政機構管理。具體的改革辦法待出臺實施方案后組織實施。
(二)衛生體制改革
今年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三年目標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關鍵、進入攻堅階段的一年,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已整體推進并取得實效,今年公立醫院改革也將拉開序幕,公立醫院改革方案即將出臺,對此,要充分認識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意義,公立醫院改革是醫藥衛生體制近期五項重點改革中最為艱巨的一項,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這項改革關系到醫療保障、醫療服務、藥品供應等多個體系,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感受和評價,涉及到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等體制機制,以及人事、分配、考核評價制度,牽一發而動全身。近日,副總理在深化醫改領導小組第七次全體會議上指出,搞好公立醫院改革,有利于更好地體現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有利于充分發揮醫務人員醫改主力軍作用,也有利于推動各項醫改措施的落實,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全面發展。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中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強化管理,改進服務,要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和體驗到醫院在服務與質量上的變化,特別是要注重在醫院的布局、規劃、流程、服務、質量等方面進一步改善,切不可忽視任何一個環節。一要改革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規范醫療行為,保證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提高運行效率;二要改革醫療保障支付方式,探索病種付費、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形成醫院控制成本的長效機制;三要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進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四要建立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系統,推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完善臨床路徑管理評價和信息上報制度;五要改進服務,增加便民利民措施,優化診療流程,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縮短群眾就醫等候時間,延長就診時間,加強臨床護理工作,改善就醫環境。
(三)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
4月12日,衛生部召開了衛生系統開展“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的“三好一滿意”活動電話電話會議,計劃用3年,按照“一年初見成效、兩年發展提高、三年上一大臺階”的思路展開,開展這項活動,就是要著力解決醫療服務不方便、醫療質量不放心、醫患關系不和諧問題,把問題解決得如何作為衡量一個地區、一個單位活動是否收到成效以及成效大小的重要標準,要做到活動開展到哪里,問題就解決到哪里;哪里開展活動,哪里就有新變化。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弱勢群體,想盡辦法滿足婦女、兒童、老年人的看病就醫需求,想盡辦法為農民工及他們的子女解決實際困難。陳竺強調指出:醫院發展再也不能把創收和擴張作為目標,再也不能讓年收入成為醫院相互攀比的對象。今年,政策要求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將達到70%以上,勢必帶來醫療服務量的大幅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醫療費用得不到控制,那么醫院收入的增長就不能轉化成人民群眾健康效益的增長,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需要補上醫學人文、醫學倫理、醫患溝通這幾門重要課程。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務必做好對醫務人員的服務工作,要經常深入一線,為醫務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確保活動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