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閱讀演講稿發言稿(通用3篇)
關于閱讀演講稿發言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閱讀成為習慣》。
人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決定,可是生命的寬度與廣度我們卻可以決定,閱讀就是讓我們的生命更廣闊更豐厚的方式。學者余秋雨先生曾經說過:閱讀可以讓我們跨越時空,縱橫古今,自由的在人類的文明中馳騁。是的,我們的成長固然需要實踐與磨礪,但更需要廣泛而持久的閱讀。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更應該是書香飄溢的殿堂。在老師與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項讀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詩文誦讀、古詩背誦,處處洋溢著濃厚的讀書氣息。
本學期學校還把早上和中午到校后上課前的時間充分利用了起來,目的是通過晨讀讓每位同學積累感悟祖國的經典文化,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我們也真切的希望在老師對我們的引領下,使我們都養成閱讀的習慣,享受閱讀的快樂。
閱讀過程就是不斷成長進步的過程。如果把我們每個人看作是一只毛毛蟲的話,那么通過不斷的讀書,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變成美麗的蝴蝶。快行動起來吧,讓讀書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習慣!讓我們學校書香滿園!讓我們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對我們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同時為周三的期中檢測奠定基礎。
最后,祝同學們在檢測中取得好的成績。
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主持:對,讓閱讀成為我們每個同學的習慣吧!正確的閱讀方法讓我們終身受益,在閱讀中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讀寫姿勢端正,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
2、和書交朋友,廣泛閱讀。
3、讀書聲音洪亮,充滿感情,使用普通話。
4、讀書時邊讀邊想、圈點勾畫。
5、常寫讀書筆記,注重知識的積累
6、愛護書籍,不在公用書籍上亂寫亂畫。
7、不讀不健康書籍,不看不健康光盤,不瀏覽不健康網站。
關于閱讀演講稿發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這兩周是我們學校的讀書節,學校為什么要成立讀書節?可見讀書的重要。同學們,語文學習的兩個重點及難點,就是閱讀與寫作。今天老師就來跟大家講講閱讀、寫作吧。
同學們,學校不惜花那么多的精力,給每個班級配置了一個書柜,我們的書柜從木頭的到不銹鋼的,從兩格到如今的三格四格,不斷地完善,從鎖門到如今的時刻敞開著,每個學期都為同學們添加新書,從幾十本到幾百本不等。都是為了同學們能博覽群書,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寫作能力。我們同學得好好保護這些書,好好讀這些書,別枉費學校、老師們的一番好意。
同學們,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很有力地見證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可以說,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的素材往往又來源于閱讀中的間接感受。同學們,只有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積累起來,才能厚積薄發,達到所謂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這種高層境界。
千尺之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閱讀,才能有精彩的寫作。閱讀是知識積累的有效途徑之一,同學們通過閱讀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思想,積累了素材,如此,寫作時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來,充分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同學們,老師說了一大堆閱讀的好處。你在平時的閱讀中,感受到了嗎?讀什么書好?學校發給我們的課本,肯定要好好地去讀,去學習。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大量閱讀課外書。
一二年級的同學,識字不多,可以借助有拼音,有圖畫的書去閱讀,不明白的可以問父母、老師來弄清楚。對于低年級小朋友,可能更多地去看小故事,童話故事類的書。
而對于三年級以上的同學,我們基本上不看拼音版、較多圖畫的書了,應該看以文字為主的書籍。看每學期老師給大家推薦的書,跟課文有關的書,如,我們學習《蟋蟀的住宅》,我們去看《昆蟲記》,還可以去看法布爾的其他著作。課室書柜的書,都是老師們根據年級段需要精心挑選的,能在一學期或一年時間看完,都了不起!
越高年級,我們更要博覽群書,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健康的書籍,我們都應該去讀一讀,能讀懂的,我們精讀;不太能懂的,我們粗讀。讀了什么書,可以跟父母、老師、同學交流一下書中的內容,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在書中寫一寫批注,做一做讀書筆記,記下好詞,佳句,有時間就翻閱一下,加深記憶。
同學們,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每天忙得很,哪有時間來讀課外書啊!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書包里放一本書,隨時可以拿出來看。課余時間,別人在玩耍時,你可以看書。別人在玩手機,在看電視時,你可以看書。別人在磨磯作業時,你可以看書。一行兩行,一頁兩頁,天長日久,你會看完一本又一本的書,增長到了不少的知識。大腦就比別人靈活、聰明,知識比別人豐富……林海音說: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我們怎么能不讀書呢?
有同學會問,老師,我看了好多書,怎么還是不會寫作,還是寫不好作文?同學們,我們書本的課文,幾乎都是名家作品,都是些優美的文章,都是我們寫作的范文。我問你們:這些課文,你認真去熟讀了嗎?特別好的段落,你去背誦了嗎?老師講課時,提到的內容,講到的寫作方法,你聽到嗎?你做到學以致用嗎?
我們閱讀,我們聽課,都是在學別人怎么作文。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的確是。其實,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作文就是這樣簡單。
除了老師布置的小練筆,大作文,平時有時間,每天都可以用筆記錄一下當天你感興趣,或覺得有意思的人或事,有時間就多寫,沒時間就簡單記錄重要的。這要養成一個寫作習慣。
有的同學會說,我每天覺得沒什么好寫的。不是沒什么好寫,而是你沒用心去觀察,在家跟親人在一起,在路上,有那么多的風景,那么多的人,發生那么多的事;在學校,有那么多的老師,同學……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寫作素材的來源。每天,靜下心來,回憶幾分鐘,或每周靜下心來想一想,總會找到你要想寫作的內容。
在寫作中,你可以把平時摘抄的內容,擺在書桌上,隨時翻閱跟你寫作有關的知識,可以用上的,恰當用上,可以仿寫的,我就對著來個仿寫,詞語也好,句子也好,段落也罷。這就是學以致用。寫作時,書桌上還可以放一本《現代漢語詞典》,遇到不會寫,不太清楚的,我們請教這位啞巴老師,再好不過了。
名家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文章不厭百回改。我們寫完一篇文章,要耐心地進行修改。我們班同學修改文章是這樣的,藍色筆寫的,用黑色筆修改,相反就是,用黑色筆寫的,用藍色筆。一邊讀一邊改。自己改好后,朗讀給父母、家人聽,征求他們的修改意見。這樣做,文章改好了,朗讀能力提高了。來到班上,再交給同學修改,這時,就要用紅色筆了。通過同學的修改,文章會更優美,修改別人的文章,又能學到別人的優美詞句、作文的方法等,一舉多得。好文章是要分享的,跟家人分享,跟老師、同學分享。有可能的話,可以投稿雜志報刊,說不定可以跟全國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多么有意思的事!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請同學們從閱讀中找到快樂。一日不寫,手生。這句話不但講練字,我想,也可以用在寫作上。請同學們在家備個筆記本,養成經常寫作的習慣。日久天長,你會從寫作中找到樂趣!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關于閱讀演講稿發言稿 篇3
自從三歲,認了字,上了幼兒園,老師就教導我們做一個愛讀書的人。那時,我雖然愛讀書,在班里是出了名,但還是不懂所謂“精讀”、“跳讀”的讀書方式,只會一目十行、一掃而過地讀——確切的說法是看。等于看熱鬧,基本記不住主要內容。有時也看些童話,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小紅帽》、《咕咚來了》等。這個時候,基本能記住主要內容或被故事情節吸引住了。但是還喜歡亂翻,翻到哪頁算哪頁,能看就看。有一次,買了一本《肚皮上的塞子》,隨手一翻,剛好翻到阻止戰爭那一頁,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課余時間,也會看些科幻小說,如《變形金剛》等,還喜歡看動物作家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我實在想不到,為何沈石溪已經是花甲之年,這樣一位兩鬢斑白、步入暮年的老作家,還能寫出這樣誘人的動物小說,取出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原來他是把自己當成動物來寫,書中講什么動物,他就把自己當成什么動物來寫。
現在,我的讀書范圍已拓展到世界上更多的名著,而且還在日益廣泛。如中國的四大名著,西方風靡全球的作家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書在等著我去閱讀!
高爾基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就是人類再有才華,沒有了書的幫助,又怎能進步呢?還不是照樣無知!
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我這樣博覽群書,將來做一名大作家!我愛閱讀幼兒演講稿篇三
書籍,是裝載人類靈魂全部美麗的車騎。讀書像一曲音符愉悅的樂章。
一開始,我的讀物不過是一冊冊識字圖書。里面不過是一些圖畫,上面標拼音的字詞,但我也百看不厭。每讀一次,就像第一次看的'時候,帶著好奇心與探索之情翻閱。
上小學以后,我認的字多了,看的書也隨之增長。我已經會讀簡單的故事了,已經對四大名著改編出的幼兒版有很深刻的印象了。二年級開始,我的作文就名列前茅。我不會做筆記,但會把好詞好句印在腦海里,抽空背一背。有時遇到難寫的好詞才會記下來。那時四大名著的原作也無法滿足我了,我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外小學與動物小說。我讀的第一本動物小說是牧鈴大師寫的《艱難的歸程》,描述了犬類對人的忠誠。《夏洛的網》則是我對國外小說認知的開始。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巴黎圣母院》。里面的敲鐘人和教父讓我明白,心善再丑也不怕。心惡屬于哪個神圣的教派也沒用。而那個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完全是被牽扯到這場風波中的無辜人員。
我的作文常被老師拿去當范文。這是課外書的真誠饋贈。它給我范文借鑒與模仿,它拓展了我的知識領域。我背下的成語也不會沒有用武之地,只要是作文,我總能用上一些平時看書背下的四字詞。
家中的書看完了,我就到圖書館、購書中心去。一去就呆上幾個小時,在書的王國遨游時,我都會積累下不少于三本書的知識,或是去溫習曾經看過的一些書。
沒有任何柵欄能擋你在書的王國遨游的步履,也不能阻止你對知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