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讀書會教師交流發言范文(精選3篇)
學校讀書會教師交流發言范文 篇1
讀書是最好的修行。作為知識分子的一個群體,教師本身就是讀書的重要踐行者。友蘭中學組織青年教師讀書會,目的就在于培養青年教師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在馮文良老師的組織和帶領下,我們這學期閱讀了日本著名教育學家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從職業成長的角度來說,該書提出的教學理論和觀點十分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師專業素養。下面,關于讀書,我簡要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讀書貴在實踐。就拿教育行業來說吧,我們每一位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必須要有一個靠得住的理論在背后支撐,如果沒有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是徒勞。在中國近代史上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名曰:陶行知,陶行知最初的名字是叫陶文濬。陶文濬為何要把名字改為陶行知呢?這是因為他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加之他接受了明代大儒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觀點之后,認為:這一理論盡管是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但在指導人生發展過程中,“知”即為知識、理論,“行”即為實踐,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合為一體,不正好是完美的嗎?有鑒于此,陶文濬遂將其名改為陶行知。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或許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去解決,而有的問題卻需要我們借助前人提出的理論來應對,這就需要我們去看書,去閱讀,從閱讀中汲取經驗教訓,從閱讀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總之,我認為,凡是讀一本書,必須將其理論觀點內化于心,并將這一理論應用在自身的生活實踐中。
第二,我認為,我們閱讀教育類書籍,不應該僅局限于外國人所寫的教育書籍,比如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愛彌兒》等,我們還應該把視線向中國教育文化傾斜。五千年中華文化,歷經滄桑而經久不衰,其教育思想文化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那么,閱讀和思考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典籍,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學著作,它是來自于《禮記》里面的,作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記》中的教育教學思想至今仍然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不僅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指引作用,還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重要的啟蒙作用。再如,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教育思想也是值得學習的,他的《朱子語類》中涉及到一些教育理論,我們可以將其有選擇的利用,并將其運用在自身教育實踐中,當是一件快事!同時,我想說的是,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秀的教育典籍,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師閱讀和鑒賞文言文的能力,特別是對數理化等理科教師來說,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文理兼備。另一方面,有利于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第三,我認為,讀書過程中,除了寫讀書筆記之外,還應該寫書評。何謂書評?一個完整的書評是指讀者首先對某書整體的邏輯結構進行總括性描述,其次再對該書中的理論觀點進行評析,最后要指出該書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只有寫書評,才能體現讀者對某書整體架構有沒有完全理解。在歷史學研究領域里,許多專家學者都極力主張寫書評,比如有一本核心期刊,名叫《中國史研究動態》,這本期刊幾乎每期都會辦一個“書評”欄目,刊載文章全部是對某本書的評價。那么,既然在歷史學領域里,寫書評是一種很常見的做法,那么在教育學領域里,讀者同樣可以針對某一本書,寫出自己的見解。
另外,必須指出的是,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更新換代亦呈現出快速的步伐,在這樣一種“快餐文化”時代的背景下,多數人要么是出于功利主義而讀書,要么是為了考試、升職和加薪而被迫讀書,這就把讀書的真正內涵忽略了。我們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閱讀書籍培養成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將讀書當作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高雅生活行為,從而真正做到手不釋卷。
學校讀書會教師交流發言范文 篇2
時光飛逝,一學期即將結束,本學期的讀書會也到了最后一次。回想這一學期收獲滿滿,僅就參加本學期讀書會站在自身角度做幾點反思。
一、我需要讀書
以前,我們經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杯水,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但新時代的教師再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學生在某些知識方面超越了老師是常有的事,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僅滿足于一杯水、一桶水,不求知識的拓展和加深是完全不夠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要做“活水”,要做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一直讀書,因為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而讀書是最為重要的學習途徑。
二、我需要讀什么書?
通過參加讀書會,我意識到我首先要讀專業書籍。所教學科專業書籍自然不用多說,所教學科專業能力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任何一門學科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作為這一學科的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最新的專業書籍,讓自己的專業知識更新換代,跟上時代的潮流,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課堂教學鮮活,有時代氣息。第二,我要讀教育相關專業書籍。教育家的著作包含著自身教育理論的.針對性思考、自身教育實踐的實效性經驗,可以對老師具體工作有多方面的啟發指導作用。我們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很多都是教育家曾遇到過的。
三、我需要怎樣讀書?
通過參加讀書會,我了解到了“啃讀”這一讀書方法。想一想自己之前的讀書都是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根本來不及深度思考,也更不用提和作者對話。雖然很快就讀完一本書,但是效果是沒有的,沒隔幾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但如果是啃讀,那就是有思考、有思想地閱讀。在讀書的時候,可以往前翻一翻,也可以往后翻一翻,思前想后,思后想前,反復思考,反復咀嚼,不知不覺其義自見,讀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如果時間允許再寫一寫讀書筆記,那效果就更加明顯了。
學校讀書會教師交流發言范文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叫孫興華,來自江安中學。今天,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在這樣一個隆重的發言席前,我的心情有些激動,又有些忐忑!
我何其有幸,能站在這里發言?我不知道。記得一位哲人說,人生最神圣的行為,就是我們每天在做著的事情。我給自己發言取了個題目,叫《我的日常》,主要講述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為人師、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的日常生活、點點滴滴。
我是個好老師嗎?我不知道。我從1994年畢業,來到江安中學,就再未離開。我熟悉江安中學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花壇、每一棵樹,我熟悉江安中學的每一棟樓房、每一間教室、每一個走廊,我熟悉江安中學每一年的本科上線率,每一年的綜合評估都是一等獎。24年整,今年是第25年,校長換了一任又一任,學生走了一批又一批,我,還在這兒。今年,我是江安中學教務處主任、高三年級主任,任教高三化學。
每天早晨,我在鬧鈴聲中早早醒來,無論外面已是微微曙光,還是冬天,仍舊一片黑暗。
隨后,我站在高三教學樓前,那棵遒勁而挺拔的黑松樹下,望著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陸續走進教室,開始新的一天。
接著,我開始巡查教室,看教師到班情況、學生精神狀態、教室衛生等。高三共13個班,從一樓到四樓,還有兩個實驗班在旁邊平房的教室里。
巡視完畢,我到自己的辦公室里喝一杯水。
隨后,再次巡查教室,檢查各班是否在默寫統一布置的規定內容。
看上去非常瑣碎,又平淡無奇,可這就是我工作的日常。24年,不包括假日,大概有6240天,每天約17個小時,大概有十萬六千零八十個小時。
我是個好兒子嗎?我不知道。我的母親今年87歲,一個人住在江安鎮的西燕村,離我們江安中學只有4公里,開著汽車只要8分鐘左右就能到家。可我每天不回家,我和妻子每天都住在學校宿舍,只偶爾利用中午學生午睡,或晚上晚自習的時間,才匆匆忙忙回去一趟,給我娘帶點兒牛奶、餅干、包子之類的。但離開家時,卻帶走了我娘種養的大米、油、蔬菜、雞蛋等,當然,還有汽車后面,我娘那長長的.、長長的目光。
我是個好父親嗎?我不知道。兒子在如皋中學上學,我在紫竹園買了套房子。可兒子沒住過新房子,他在學校寄宿了三年。高一時,他說,爸,我們班只有9個同學寄宿,我點點頭;高三時,他說,爸,我們班只有3個同學寄宿,我還是點點頭。可臨近高考,他在電話里哭了。他原來排年級前20名,可一模考試,他成100多名了,二模考試,他成200多名了,三模考試,他成300多名了。他的抽泣聲一錘又一錘狠命敲打著我。
于是,每天晚上10:45,我和妻子踏上去如皋中學的路。從如皋中學教學樓到操場,到宿舍,因為太晚,也只能陪他10多分鐘,我們便再次踏上回江安中學的路,大概12點多,我們會再次回到江安中學宿舍。第二天早上,我依然準時守候在那棵黑松樹旁,迎接我們的老師和同學,迎接那微微的光亮。一個月后,兒子高考結束了,我的房子沒住過,我把它賣了。
我是個好丈夫嗎?我不知道。我的妻子叫徐秀蓮,是江安中學的語文老師。有一年,她教兩個班語文,做班主任。每天早上,我去食堂吃早飯時,會給她也買一份,帶到她的辦公室;每天中午,我會用兩三個質量很好的保溫盒,裝好熱熱的菜、熱熱的飯帶給她。看著她狼吞虎咽地吃著飯菜,我向她笑笑,她也向我笑笑,我們的笑容隔著時光,永遠相知相守、相濡以沫。
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日常生活。可僅僅只是我的嗎?我們學校一位老師說,“親愛的寶貝兒,早上我出發的時候你還沒醒,晚上回來的時候你已入睡。你去上學的時候,我在上課,沒辦法送你;你放學的時候,我在備課,沒辦法接你。周末,我把你留在爺爺奶奶家,你說他們很有趣,學著他們地道的如皋普通話講故事。別人家的孩子在媽媽的故事中甜甜入睡,你是在等媽媽回家的期望中睡去。別人家的孩子考砸了,會得到媽媽的安慰。你考得不好,媽媽的耐心卻早已被別人家的孩子耗費。”
這樣的老師不止你,不止我,還有,還有此刻坐在這里開會的,或者,沒有來開會,仍然在校園行走的高中老師們。我們,有著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家庭,卻有著同樣的日常、同樣的堅守、同樣的努力。
日常之上又是什么呢?陶行知先生說,人生只為一件大事來。我粗淺理解,陶行知先生所謂的“大事”,就是為老百姓真正做一點好事,對教師來說,就是教育,就是我們的日常。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