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認同理論入門(演講稿)
諸位當務之急是掌握二元的投射-認同,此過程的典型內心活動是――
“我好,你壞。可是你和我的關系又很親密,我不能沒有你。我和你一樣壞,這太糟糕了吧。”
如果這個過程經過了包容等治療手段的處理,就變成“我好,你壞。可是你和我的關系又很親密,我不能沒有你。我和你一樣壞,這太糟糕了吧。……原來你認為只要壞一點無所謂,那么看來我也可以壞一點點,不過份就行。……原來你不壞,你只不過是個有好有壞的人而已,原來我也不是那么好,我也是有好有壞。那是不是我以前把你看錯,也把我自己看錯,也把其他人看錯了?”
2、為什么要學投射-認同?
如果大家逐漸理解投射-認同,特別是單元的、發展性的投射-認同。
就會知道,對于個體內心來說,世界就是通過投射認同形成的。
所謂客體,便是一個“容物納垢”之所,便是承受投射出來的東西。客體這個詞,object,本意有反對,對立的意思,在動力學中,客體由兩個成分組成,一是被投射出去的心理內容,一是外在的、客觀存在的人物。
自體或者說,自身(self)是和客體相依存、相矛盾的另外一部分心理內容,沒有客體就沒有自體,沒有自體就沒有客體。邊緣人格者經常說,“我覺得沒有自我。”其實他的心理面也沒有別人,什么都沒有。
整個內心世界就是通過投射認同建立起來的。任何流派的心理治療,只要是注重內心世界的,必然涉及到對投射認同處理。所謂無意識、原型、核心信念、自我、客體關系、俄狄浦斯情結、非理性思維,統統都是內心世界的一部分,這些東西在內心世界的建成、傳播都離不開投射認同。而任何一種心理治療,無論是深層次的、系統的精神分析,還是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療,都會涉及到對投射認同的處理。
在治療中,最常遇到的由投射認同形成的現象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是治療關系,特別是移情-反移情關系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經由投射認同形成的。
移情、反移情、阻抗這些術語其實只是現象學術語,它們只描述了一些現象,并沒有說明這些現象的形成機制,了解這些現象,能夠讓你快速的進行條件反射式的處理,但是如果你明白了這些現象背后的機制,你就可以不再追究到底有多少種移情模式,而可以更加直接快速處理,并且遇到新的、教科書上沒說過的移情現象也知道該如何處理。
投射-認同是一種防御機制,而且是最主要的防御機制之一,其實它是所有的原始性防御機制的總稱,原始理想化、分裂、否認、貶低等其他防御機制的名稱不過是它的一個側面而已,其實投射認同便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原始性壓抑。據我所知,大家現在所學到的壓抑(或者說潛抑)的概念,大部分是指神經癥性的壓抑,神經癥性的壓抑是超我認同的一個成分,而超我認同其實是建立在投射認同的基礎上的。
二是認知偏差。絕大部分非理性思維、所有不適應的核心信念都是投射-認同的產物。
第三,如前所述,涉及家庭、集體、人際關系的心理治療必然涉及投射認同。
換句話說,其實投射-認同的現象在臨床中你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只不過你不知道這叫做“投射認同”,而在用其他的詞語稱呼它們。如果你多看一些人格障礙或者重型精神病的患者,你便可以非常清晰明確地看到投射認同的原始面貌,特別是負性投射認同的攻擊性會讓你感受頗深,對你的內心世界的修整重建有一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