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認同理論入門(演講稿)
(1)思維走極端;
(2)付諸行動,治療同盟被破壞;
(3)對治療師的理想化和貶低,缺乏現實依據;
(4)對自己生活的現實問題視而不見;
(5)人格障礙、精神病患者,攝食障礙,復合性創傷,多個心理疾病共病患者的投射認同往往在治療早期就出現;單純的神經癥患者往往在移情好轉、治療后期出現投射認同。
(6)生活中重要人際關系中充滿沖突,治療關系卻“看上去很美”。
(7)連續的噩夢或者睡眠障礙。
(8)督導此案例時,督導組出現兩極分化。如一派覺得此人正常,另一派覺得是很嚴重的案例。而這不是督導組的常態。
當然了,如果你對理論比較精熟,也可以直接只記憶理論要點,沒必要記憶這些現象,現象是無窮無盡的。從理論上來說,投射認同現象往往有四大特點:
(1)分裂的認知模式;
(2)對分離情景的高度敏感;
(3)控制性;
(4)強烈的焦慮情緒。
和邊緣人格差不多,其實邊緣人格的內心世界主要就是通過投射認同建立起來的。
4、如何處理投射認同?
處理投射認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態度,一個部分是技術。
當然態度是技術的基礎,可以說是最基本的技術。
處理投射認同的態度是參與觀察者的態度。確切地說,是“正念著的共情”。也就是不排斥任何體驗、感覺、想法,對任何體驗感覺想法平等對待,不加上價值判斷,同時專注地參與投射認同的包容過程。
除此以外,態度中還包括對患者的醫生的慈愛和溫暖。
上述態度其實是長期的人格修養,主要通過接受個人分析,長期接受培訓,自我進行正念訓練和慈心觀想等技術來完成。
技術方面主要是接受技術和改變技術兩大組技術對患者。
接受技術中包括了全套的正念訓練。以及森田技術等。
改變技術主要是精神分析的分析技術和認知療法的一些技術。
對投射認同的分析性技術,包括四個方面:(1)對投射認同目的的解釋;(2)對投射認同的焦慮情緒的命名、符號化;(3)對投射性幻想的分析和對分裂的認知模式的分析;(4)對認同的分析。(5)對沖突模式的分析。
每個分析的過程我們知道,根據greenson的模式,分為澄清、質對、解釋三個步驟。
上述五個方面的解釋,特別3、4、5分別遵循下述原則:1首先“此時此地場景中”進行解釋,然后進行歷史性解釋,也就是病因學解釋。2精確解釋,就是針對細節解釋。
具體的解釋技術有:沉默的反移情解釋,矛盾現實性的解釋,此時此地的解釋,自我流露式解釋,“發聲”解釋,改觀解釋,展示性解釋,示范作用的解釋等等。
這些具體的技術的操作有待以后找機會再講。其實很多內容在我以前講的《精神分析實踐》中有關精神分析解釋學的部分已經講過。
舉個例子,有位患者在治療中后期說他每次來做治療就緊張,首先澄清,具體是什么樣的緊張感覺?是見到醫生緊張,還是一到醫院就緊張,這種緊張在生活中其他領域出現過嗎?這種緊張具體的感覺是什么。患者說,一見到醫生就緊張,覺得醫生很了不起,什么都知道,很博學,而且不是見到他的治療師如此,見到其他治療師也如此,覺得自己很自卑,很淺薄。離醫生相差很遠,現在不想來做治療了,想要結束。這時候作為治療師的我,首先的反移情反應是自戀,很得意,然后突然就變得很擔心,因為他說不想做治療了,從而進行解釋,“你感覺到很緊張,因為在你看來,我和你是不同的兩類人,我是博學多才的,很有價值的,而你是知識很少的,沒有價值的。對你來說,我們倆的關系是矛盾的,只有一個人可以留在這個治療室里面。要么是那個糟糕的你,要么是那個完美的我。我覺得你看到的那個我其實不是真正的我,我并不是什么都知道,你看到的我其實你想要成為又成為不了的那個人,有很高的學歷,萬眾敬仰的人。你很恨這個理想的、不切實際的人,同時你又很需要他。……你覺得呢,你的看法是什么?”然后患者就回想到他的母親對他的期望,接著就可以進行病因學解釋。
投射認同的解釋很費力,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完整的解釋幾乎是不可能在一次治療中完全進行的。除非你野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