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建設與規劃工作大會發言稿
3、牢固確立抓城市建設就是抓改善民生的理念。城市是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家,政府的責任就是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的環境。城建工作是老百姓看得見的“以人為本”、摸得著的“執政為民”,修一條路、擴一條街、建一座公園,老百姓就會切身感受到生活環境的改善,就會增強幸福感和歸屬感,就會凝聚民心。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于還清舊帳、不欠新帳,致力解決市區規模偏小、功能不全、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尤其要加快公園、體育館、文化館、博物館、學校、醫院的建設,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城市的變化。同時要加快縣城和集鎮建設,盡快完善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使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
各縣市區、各部門一定要認清我們在城市建設方面存在的差距,站在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個發展”、關注民生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加快城鄉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圍繞建設特色鮮明的宜居宜業城市目標,扎實工作,迎頭趕上,徹底改變城鄉落后面貌。
二、抓住關鍵,緊緊把握城市建設工作三大重點
規劃、建設、管理是城市規劃建設工作的三個關鍵環節,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做好今年的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重點就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
一是要堅持高起點規劃。
規劃是城市建設管理的藍圖。這塊藍圖如何布局、如何著色,才能最美麗、最節約、最合理,全在于規劃。規劃不僅關乎當前,而且影響長遠。要樹立“規劃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規劃的遺憾是最大的遺憾”的理念。因此,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先于建設,先于管理。如何高起點規劃,重點要抓好四個環節:
首先,規劃要符合實際。城市規劃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緊密結合,要與人口、產業發展相匹配。規劃最忌諱的是與實際建設脫節,好看不中用。有的規劃在理論上看很美觀、很現代,但不符合我市的實情。我市是內陸地區,缺水是我們的一大特色,因此,規劃不能脫離實際的建設所謂“水中城”。市區如此,縣城更是這樣,應該依據人口經濟、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做城市規劃,指導城市建設。
其次,規劃要有前瞻性。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先導,要有戰略眼光,要考慮到城市未來發展的趨勢,特別是在城市發展規模上要有前瞻性。XX年撤地設市后,當時做了一個市區的規劃,大體規模是:50萬人口、50平方公里,這個規劃在今天看來已經過時。目前市區常住人口已經達到70萬人,已經遠遠超過這個規劃,這個規劃已經起不到引領建設的作用。所以,在制定城市規劃時一定要超前思維,要考慮到城市未來的發展,使規劃做到30年不落后,50年不落伍,為未來發展留空間。目前,我們初步確定的120平方公里、80萬人口的規劃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
第三,規劃要體現地方特色。規劃要突出地方特點和城市個性。建筑是凝固的藝術,在市區建設中,無論單體建筑還是群體建筑,都應體現我們的特點,把深厚的文化積淀融入建筑風格之中,在建筑設計上,要有城市個性,堅持不抄國內的、不搬國外的、不搞千篇一律。比如可以將堯文化、根祖文化、黃河文化等元素融入城市規劃設計中,體現特色。比如市區,我們可以在汾河的治理和生態建設上做些文章,把汾河元素融入規劃之中。要有精品意識,遵循現代化城市建設規律,體現整體美、協調美。在空間組合上,追求美觀實用和動感,確保建筑物高度適中、間距拉開,留足紅線、留足空間、留足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