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產學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四)建設一批高層次人才隊伍。實行高層次人才無障礙引進等政策,以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和項目為載體,實施“萬人計劃”、“泰山學者”和“創新團隊”等一系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凝聚工程,重點引進一批省外和海外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盡快形成推動山東工業發展的人才高地。加強人才培養和培訓,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向和專業設置,加強企業在職人員的培訓力度,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共建,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引導企業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實行股權、期權、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促進各類人才向企業集聚。
(五)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和標準。全面加強工業產品和生產性服務業質量管理,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代表山東工業水平的自主品牌,推進工業產品標準建設,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工作模式,推進名牌產品的培育,制定工業產品標準80項,促進我省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等特性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標準水平。
三、加強領導,密切合作,形成推進技術創新的強大合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技術創新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中心環節,作為加快工業發展的一項長期任務,擺上重要工作議程,創造條件,積極推進,務求取得更大成效。要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協調工作機制,爭取更多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參與和支持,形成共同推動技術創新的合力。要加強分類指導,鼓勵創新發展,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上下聯動的發展格局,推動技術創新統籌協調發展。
(二)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整合企業運行的內外要素,形成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在現代市場條件下,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同樣重要,特別是制造業、服務業加速融合推動生產體系重構,甚至成為新經濟的顯著特點。作為政府部門,要樹立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的觀念,高度重視商業模式創新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巨大作用,當前要力爭在幾個方面盡快實現突破:電子信息產業,推進硬件、軟件和制造業服務融為一體,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層次;節能環保產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實現節能與產業發展雙贏;新材料產業,加快新材料生產企業與應用深加工企業的緊密合作,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銜接,推動新材料產業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在校企共建研發中心、企業在海外設立信息中心以及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方面,也要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
(三)加強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科技成果應用和產業化是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政產學研用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經過多年探索,我們在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問題上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總體看發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科研導向與市場需求沒有有效對接,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機制不順、渠道不暢,難以形成產業鏈和創新規模。下一步要積極探索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加強五個環節的相互銜接、滲透、支持。政府要發揮頂層設計、科學布局和統籌協調的主導作用,把政產學研用幾個環節有機銜接,使成果向產品和產業擴展;高校科研單位要切實提高科研選題的針對性和應用性,面向市場、面向企業,多出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大、產業化前景廣闊的科技成果;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進一步凝練需求、主導創新、加大投入、開拓市場、提升能力,把創新體現在各項工作中,變成每個企業的自覺行動。全省所有產值過億元以上企業都要與一個以上大學、科研單位合作,構建更有活力的成果轉化鏈條;要以落實各項自主創新政策為引導,使經濟政策與科技政策相互銜接,加快完善產業創新政策體系,促進經濟發展主動依靠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更加貼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