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稿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全球意識形態處于從未有過的大活躍、大碰撞、大交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著異常復雜的新考驗、新挑戰和新影響,面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經濟市場化的新特點新情況,我們社會中的原有價值理念和道德標準受到沖擊,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價值觀受到了質疑,致使一些人在價值評判和行為準則選擇上,感到迷茫困惑,甚至無所適從。一句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必要。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正確引領各種社會思潮,自覺抵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傳播意識形態、進行文化擴張和思想滲透的壓力,為堅持社會主義社會意識形態提供堅強的“主心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筑起堅不可摧的文化長城;就能保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性質和方向,充分展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質的規定性;就能為社會主義社會意識形態與時俱進的發展創新提供科學指導,豐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不斷賦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更好地鞏固發展壯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3、根本意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得以穩定和鞏固的靈魂工程,對于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基礎性的根本意義。
任何社會的國家政權都有自己占統治的核心價值觀,這是一定的社會系統得以運轉、社會秩序得以維持、國家政權得以穩定的基本精神依托和價值實現。舊政權的解體往往以核心價值觀的崩潰為先聲,新政權的誕生也往往以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為先導,國家政權的鞏固、穩定和發展更是以核心價值觀的強化和完善為基本支撐。
中國封建社會形成的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的核心價值觀,從思想意識和精神觀念層面維護了自身的封建政權和統治秩序。社會主義作為新生的國家政權和嶄新的社會制度,既是一種社會運動,也是一種價值理想和價值追求,必然有著自身的核心價值觀來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的正常秩序,保障人民群眾充分享有政治、經濟、文化權利和義務,有效保障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穩定。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與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建設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中。今天,我們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在我國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中,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就能在我國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中,統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從根本上減少社會沖突;就能在我國公共需求的急劇增長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趨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就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增強人們鞏固和穩定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自覺性和認同感,確保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穩如泰山。
4、時代意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鮮明地向世人展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幟,對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方向性的時代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其他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最根本的區別,不僅在于它具有社會主義性質,還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性質、執政理念、執政方略和執政目標,深深蘊含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歷史使命、理想信仰和奮斗目標。
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作為一個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執政大黨,與這些定位相適應,必然要有一個主導全黨全社會思想和行為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搞好了,黨就興旺發達,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反之,就缺乏生機和活力,走向僵化落后,導致跨臺。在這個問題上,前蘇聯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布熱津斯基就說過,蘇共的垮臺就是因為“瓦解了世界共產主義共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使社會主義制度喪失了核心價值觀。這是蘇共垮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的一面旗幟,鮮明地亮出這面旗幟,就向世人昭示了我們黨不論在社會思想觀念如何多樣多變的情況下,不論在價值取向發生了怎樣變化的情況下,不論在國際國內風云如何變化的情況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毫不含糊、決不動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