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后期作品中的權力意識范文
一談及勞倫斯,人們就會把關注的焦點集中于他早期時候創作的作品以及最后一部令人爭議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勞倫斯轉折階段創作的幾部重要的小說:《袋鼠》、《亞倫的杖桿》、《羽蛇》,被西方勞倫斯研究者稱為“領袖問題小說”,卻往往被人們忽視,但是這幾部小說卻是作者思想轉變的反映,是他思想的新探索,很值得研究,尤其是《羽蛇》。《羽蛇》講述的是愛爾蘭人凱特厭倦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企圖擺脫歐洲文明,跑到遠離歐洲的墨西哥,在那里遇到了兩個領袖人物:卡拉斯可和西比阿諾,并卷入到他們操縱的反對基督教、復活原始宗教的運動當中。
在《亞倫的杖桿》中里立說到:“人需要領袖……,人生命中只有兩種巨大的能動的渴求:愛和權力。”而“勞倫斯筆下的愛通常只指權力”①,《羽蛇》追蹤這一足跡,描繪了一個權力的世界。人們對權力的闡釋是:(一)政治上的強制力量;(二)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但是《羽蛇》的權力世界又呈現出一種新的面貌:首先,政治上的強制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政權,《羽蛇》賦予它新的意義,它的政權是與神權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次,所謂的職責范圍是指勞倫斯自我圈定的范圍,自己創造的職責,就像他認為基督不可信仰時,就創造了自己的宗教一樣, 并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他把權力命定存在于男人與女人之間,男人與男人之間。“勞倫斯最初給權力下的定義是:統治女人的能力,后來,他又將這一思想運用于其他政治情形,將統治的概念延伸為優越男性對劣等男性的控制”。②研究者們有從許多方面讀解《羽蛇》,但是很少涉及文本中所呈現的權力意識,本文將從權力意識這一角度切入分析文本,這可以反映出作者在轉折階段的思想以及對整個創作過程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