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經貿發展現狀論文
哈薩克斯坦作為我國的近鄰,近年來因其地處亞歐大陸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極力爭奪并用來遏制中國、俄羅斯等國重要戰略的一部分。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中哈經貿發展現狀。
對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及其與中國經貿關系的現狀及發展策略進行深入研究,直接關系到我國邊境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國內學者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經貿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畢燕茹和師博[3]從貿易角度應用貿易互補性指數與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關系,得出哈中貿易互補性遠大于中哈貿易互補性;崔炳強[4]從投資角度分析了哈薩克斯坦的投資環境以及哈薩克斯坦利用外資的特點,提出中國可以通過投資實現產業轉移并且有利于實現資源進口的替代效用;蒲軍[5]和張軍民[6]從能源合作角度,分析得出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在能源方面存在很大的合作潛力。上述研究均單純從貿易角度分析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關系,較少從哈薩克斯坦自身經濟發展及其與中國經貿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文試圖通過對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及其與我國經貿關系的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挖掘目前中哈經貿關系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現狀
(一)轉型后經濟增長較快
在前蘇聯時期便是中亞首富的哈薩克斯坦,在度過蘇聯解體后的艱難轉型期后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中亞地區經濟大國。在蘇聯解體前的1990年,哈薩克斯坦的國內生產總值便高達1173億美元,人均gdp達7174美元,遠高于第二位的土庫曼斯坦,是中亞五國收入最低的烏茲別克斯的6倍多。蘇聯解體后,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漫長轉型期,進入21世紀后,哈薩克斯坦經濟快速發展,2017―2017年gdp年均增長 73%,人均gdp年均增速達61%,2017年gdp達2035億美元,人均gdp高達12121美元,遠高于處于第二位的土庫曼斯坦和第三位的烏茲別克斯坦,是第五位的塔吉克斯坦的12倍多。需要說明的是,同時期同為中亞國家的吉爾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經濟始終未能恢復到前蘇聯時期水平(見表1)。表11990―2017年中亞五國gdp和人均gdp及增長率年份國內生產總值(億美元)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
(二)石油和礦產業為主要支柱產業
哈薩克斯坦有著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儲備,以能源和礦產資源為主的采掘業也因此成為拉動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的產業。如圖1所示,1998―2017年,哈薩克斯坦采掘業產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79%上升到2017年的195%;而采掘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則由1998年的27%上升到2017年的480%,占比接近一半。但受歐債危機及國際大環境影響,從2017年開始采掘業產值占gdp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下降,2017年分別占比165%和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