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禮儀
問好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場所,遇見相識的人應該主動打招呼,問候致意。可以說“您早”、“您好”“晚上好”。別人向你打招呼以后,也要應答向他致意,否則被認為不禮貌。有時也可面帶微笑,注視對方并點頭致意,這也是一種向人問候的好方法。遇到比較熟悉的朋友,除了問候致意外,還可以問問對方家人的情況,并請他代為問候。如“伯父父母近來好嗎?”、“向你的夫人(先生)問好”、“你孩子一定很聰明可愛吧,有空帶他到我家來玩玩”。
對外國朋友,要按他們國家的習慣用語打招呼,如與英美等國家朋友初次見面時,可用“how do you do”,熟人可用“how are you”。有時直接用“hi”來打招呼。根據中國的風俗民情,見面打招呼常用:“吃過飯嗎?”“上哪兒去?”但用這種方式向西方國家朋友打招呼會引起誤會,他們會以為你要請他去吃飯,或干涉他的私事。
握手
握手是大多數國家相互見面和離別的禮節。此外,它還含有感謝、慰問、祝賀或相互鼓勵的表示。
握手的標準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對象1米處,雙退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并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用力適度,上下稍晃動三四次,隨即松開手,恢復原狀。與人握手,神態要專注、熱情、友好、自然、面帶笑容,目視對方雙眼,同時向對方問候。
握手作為一種禮節,還應掌握四個要素:
一是握手力度。握手時為了表示熱情友好,應當稍許用力,但以不握痛對方的手為限度。在一般情況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與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緊,西方人往往積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二是先后順序。握手的先后順序為:男女之間,男方要等女方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無握手之間,可用點頭或鞠躬致意;賓主之間,主人應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歡迎;長幼之間,年幼的要等年長的先抻手;上下級之間,下級要等上級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時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別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時精神要集中,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握手時不要看著第三者,更不能東張西望,這都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后再握手。
三是握手時間。握手時間的長短可根據握手雙方親密程度靈活掌握。初次見面者,一般應控制在3秒鐘以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松開。即使握同性的手,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對方欲罷不能。但時間過短,會被人認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四是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時戴著手套或戴著墨鏡,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可以戴著薄紗手套與人握手。握手時不宜發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分客套,這只會讓對方不自在、不舒服。與基督教徒交往時,要避免交叉握手。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視為不吉利。與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與他人握手,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的。除長者或女士,坐著與人握手是不禮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擁抱
擁抱禮一般通行于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和阿拉伯國家。中國人之間不實行這種禮節。與外國友人交往中,只有在對方主動行擁抱禮時,我們才隨俗。在國際交往中實行這種禮節的,男對男,女對女。但有時相當熟悉的朋友,男女之間也可以擁抱、親額或親頰。總之,我們不采取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