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人員的工作總結
五是安排1億元“住有所居”財政資金。進一步加強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供應廉租住房50套,經濟適用房250套,擴大受益面。實施農村住房解困新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力爭解決2500戶以上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繼續加強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推進柯橋城區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改造。
六是安排8200萬元“難有所助”財政資金。深化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工作,落實健全完善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和臨時救助制度,積極開展扶貧幫困獻愛心等慈善活動,繼續加大對患重特大疾病對象的救助力度,深化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著力擴大社會救助受益面。繼續抓好支援青川縣涼水鎮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二、扎實推進文化強縣建設
大力加強文化引領,增強文化凝聚力。進一步弘揚“勤勉創業、開放創新、和諧創優”的新時期紹興縣精神,培育文明和諧的道德風尚。積極爭創省級文明縣。廣泛開展以創建文明社區(村、單位)為重點的群眾性精神文明系列創建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加強輿論引導,重視網絡媒體的管理、服務,牢牢把握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擴大文化影響力。加快建設縣文化影視中心、縣體育中心等文體設施,扎實推進“先進文化進萬家工程”,鞏固和擴大農村文化陣地。扎實做好2010年第六屆國際合唱節、2011年第七屆中國曲藝節的承辦籌備工作。努力創作一批傳承歷史文化、反映時代特征、具有一流水準、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進一步打響“越劇天天唱”品牌,做好《一錢太守》晉京匯報和巡回演出工作。繼續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抓好地方志修編、書法藝術普及提高、蓮花落“二次創業”工作,配合做好大運河紹興段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調查申報工作。深化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農民“種文化”以及全民健身活動。在去年已完成3萬戶的基礎上,再完成9萬戶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任務。
大力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生產力。積極實施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傳媒、教育培訓等產業,扶持和引進一批設備先進、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文化產業項目,鼓勵現有文化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和技改投入。
三、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為目標,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建設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的美好家園。落實《紹興縣生態功能區規劃》,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進一步深入開展新時期治水工程和“藍天行動”,加快完善城鄉污水、垃圾收集處理等環;A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綜合治理,促進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進一步抓好規;B殖場環境整治,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解決。加快構建以北部濱海綠色海防林、中部平原綠色農田防護林和城鎮風景林、南部山區綠色生態公益林等為重點的綠色生態屏障。
四、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切實增強全民法律素質和法制意識。進一步深化“民主程序”,堅持村務公開,扎實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廣泛開展公眾誠信教育,加快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努力建設信用紹興。進一步做好信訪工作,堅持領導下訪制、接訪制、導訪制和管理責任制相配套,加強源頭維穩。加強因欠薪、征地拆遷等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切實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健全基層維穩工作機制。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深化基層平安創建系列活動。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優化流動人口和特殊群體管理服務。全面實施“新柯橋人”計劃。建立健全公共危機預警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加強礦山、消防、道路交通、;贰⑻胤N設備等重點和高危行業的專項整治;加大“防汛、防臺、抗旱”等自然災害的預防力度,繼續抓好山塘水庫、小流域治理工作;繼續抓好工商、環保等農村公共安全“多員合一”工作。切實做好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鞏固擴大“雙擁”成果。依法加強統計、檔案、氣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管理工作。
各位代表!為全力推進經濟的轉型發展、城鄉的統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今年我們將繼續安排并切實抓好50項事關我縣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工作與實事工程。
以人民滿意為標準 全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嚴峻的形勢,繁重的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牢固確立人民利益至高無上的理念,堅持“功名利祿淡如水,人民利益重于山”,努力成為人民更加滿意的公仆,努力建設人民更加滿意的政府。
一是加強依法行政。在縣委的領導下,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認真執行和落實縣人大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加強與縣政協的聯系溝通,積極支持縣政協依法履行職能。進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質量。重視和接受司法監督,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增進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系。鞏固、深化、完善以行政處罰、行政收費、行政審批為主要內容的行政自由裁量權規范工作。制訂實施《紹興縣行政問責暫行辦法》,對故意或過失、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等行為進行內部監督和責任追究。完善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認真應對行政訴訟,認真做好行政復議工作。進一步深化政務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全面、真實地告訴人民群眾政府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樣,以更好地取信于民、服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