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全市工業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說到底是一個機制問題,就是要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轉變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我市的企業轉制后,實質效果不明顯,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改革尚不徹底。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從表面上進行了體制的變革,而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機制的更新。過去我們往往側重于研究困難企業,其實好的企業也存在著這一問題,包括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因此,我們要繼續加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培育出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新機制。
從哪個方面入手?我認為首先要解決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問題。如果企業的投資主體是單一的國有獨資,而不是多元化,就很難形成產權明晰,責任很難明確,政企也很難分開。在這個問題上,國家在某些方面已經有了明確的說法,例如國家資產的新增部分可以拿出一部分作股,企業法人和職工可以持股等等,但從哪拿?誰拿?拿多少?怎么個比例?都沒有明確。對于這些問題,允許你試,而且要解放思想,大膽地試。廣東順德在股份合作制企業內部股權分配上,定了4∶2∶4的比例,即企業領導者持股40%,中層經營管理者持股20%,職工持股40%,這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而定的,這個比例關系到加強企業領導的責任心。在處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過程中,如何解決一賣了之的問題。批評一賣了之是對的,要防止不正當的交易,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但是絕不等于不賣。中央《決定》對中小企業改革提出的七種形式,除了租賃和承包,其余五種都關系到賣的問題。所以問題不在于賣,而在于怎樣賣,賣不是卸包袱,不能低價轉讓,而是要安置好職工,要明晰產權,要盤活存量。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既是企業改革的方向,也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是我們今年改革工作的重點。必須圍繞建立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這一核心問題,不斷規范和完善公司制改造,加快改革的步伐。我市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開始,公司制改造已邁出了一定步伐,但從目前看,公司制改造面不夠大,步子不快,質量不高。有些大中企業還沒有動,已改制的公司不少存在著"翻牌"現象,沒有真正進行實質性的改革,中小企業轉制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不完善、不徹底、不到位的問題。今后,凡進行公司制改造的企業,必須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明確"三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制定董事會、總經理、監事會、黨組織和工會的工作條例,形成各負其責、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對不搞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企業班子要堅決調整,上半年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工作要有突破性進展,體改委、經貿委要有專人負責,切實抓出成效。同時,還要注意加速各項配套制度的改革,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和社會穩定。
在繼續深化改革,鞏固改革成果的過程中,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實效。一切以有利于結構調整、有利于發展為出發點,決不能搞犧牲企業卻與事無益的"一刀切"。要用國家增稅、企業增利、職工增收作為衡量改革成敗的主要標準,防止無效改革。因此,今后我市中小企業改革的重點,應是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進行內部配套改革,把著力點轉到加強內部管理上來,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要因時、因地、因企制宜,著眼于盤活現有存量資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切忌亂改、切忌搞形式主義。去年我在右旗中小企業改革現場會及以后的一些講話里,曾多次提到"改革要回頭看"的問題,回頭看什么?就是要看改革轉制是否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