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農業農村工作三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在充分肯定成績和發展變化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一些長期困擾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一是農村經濟總量小,農業綜合素質低,比較效益不明顯,農民增收渠道狹窄,增收比較緩慢;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靠天吃飯的狀況未能根本改變,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小康目標很不適應;三是農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生產規模化程度低,特色不特,優勢不優,缺乏支柱產業,農村產業呈現散、小、亂的狀況,極少數產業呈下滑趨勢;四是農產品科技含量比較低,與市場的對接不好,應對市場變化、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五是勞動者素質不高,商品觀念、市場觀念、效益觀念仍然不強,生產上的盲目性、隨意性較為突出;六是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數量少,科技含量低,龍頭企業沒有真正形成,帶動輻射力弱,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七是農產品銷售市場、農業信息網絡和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滯后,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八是農村貧困面較大,低水平、低標準的溫飽較多,相當數量的農村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自我發展的能力弱,扶貧開發的任務還相當繁重;九是少數鄉村干部的思想不夠解放,政治素質不高,工作能力和責任心不強,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明顯;十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比較薄弱,人民群眾對黨風社風不夠滿意;十一是縣鄉兩級黨委、政府領導農業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的領導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等等這些問題,務必引起全縣各級黨組織、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高度重視,充分正視困難和問題,搶抓機遇,采取切實有效的戰略舉措,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突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增收兩個戰略重點,下決心、花大力氣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增強全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農業農村工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措施推廣力度,在規劃制定、體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進行調整,逐步形成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現代農業轉變,從小生產、溫飽型農業向市場化、小康型農業轉變。
(一)認真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用一號文件精神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全局。最近,黨中央、國務院以“中央一號文件”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這是繼2004年后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發出的第二個“一號文件”, 2004年“一號文件”的核心是促進農民增收,2005年“一號文件”的核心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兩份文件是一脈相承、相互依存的,都是為了解決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大舉措。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這既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又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必要條件;既是解決當前農業發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的戰略選擇;既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又是實現農村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各級各部門要迅速掀起學習高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學習好、領會好、掌握好、貫徹好,切實轉變作風,狠抓工作落實,真正把“三農”問題當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求真務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中央的政策和我縣的實際結合起來,細化、實化、具體化,確保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尤其是縣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結合實際,以市場為主線,以優勢農產業為重點,以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為支撐,以深加工企業為龍頭帶動,以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為動力,制定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的具體方案,周密安排,突出重點,區分層次,精心組織,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以實際行動真情關愛農民,真誠對待農民,真心幫助農民,努力營造支農護農的良好氛圍,盡快實現“三農”工作有新突破,開創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