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農業農村工作三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七)繼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動力。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推進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認真開展調研,抓好縣、鄉黨政機關機構改革,力求在轉變職能、優化結構、健全機制等方面有新突破。在國家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框架內,合理調整縣、鄉(鎮)之間的財力分配關系,逐步理順縣鄉財政體制,確保鄉(鎮)政權的正常運轉。努力探索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投融資體制和農業資本化運行機制,逐步建立起以農戶、企業為主體,財政資金為導向,金融、信貸、社會為重要渠道的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業資本投入體制和機制。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進一步明晰產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增強農村信用社的支農能力。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理順經營管理關系,扶持發展一批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供銷社、農業部門等農業信息中心作用,引導、帶動農民進入市場,成為農產品市場營銷的主導力量,強化其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好務。
(八)認真實施好勞務輸出工程,不斷提升勞務輸出的質量和水平。勞務輸出是我縣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據統計,2004年我縣的勞務經濟已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 35%。但是,由于我縣外出務工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缺乏相應的技術技能,使我縣勞務輸出的質量和水平不高。為此,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堅持政府引導、信息指導、市場運作、個人自愿的原則,切實加強對勞務輸出的領導。當前,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對外出務工人員職業技能、法律觀念、維權知識等方面的培訓上。要盡快組建勞務輸出信息中心,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資源共享,采取整合現有的縣農廣校、縣職中等教育資源和在各鄉(鎮)設立培訓站等方式,下大力氣抓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職業技術技能培訓,注意與勞務市場需求接軌,突出職業技術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實效性,使之成為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重要途徑,成為增強外出務工人員本領、提高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成為農村勞動者獲取一技之長的重要場所。縣勞務輸出辦要積極探索輸出地服務和輸入地管理的新辦法、新模式,積極推行“定單輸出”,為外出務工人員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尤其要進一步摸清家底,編制好發展規劃,使勞務輸出健康有序的推進。
(九)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一是要鞏固“普六”、“掃盲”成果,狠抓教育“普九”工作。繼續深化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改革,調整優化校點布局,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兩基”質量。拓寬思路,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著力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讓適齡兒童都能進校讀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結構,提高師德師風和業務水平。在加強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點培養一批懂農業實用技術、生產加工、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的復合型人才。二是要繼續深化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要加快推進衛生改革,整合現有衛生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建立健全競爭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現有衛生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抓住國家對西部地區衛生事業政策傾斜的機遇,多渠道籌措資金,切實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控制與救助體系。采取招商引資方式和鼓勵社會能人開辦營利性醫療機構,逐步形成以國家為主、集體和個人為輔,競爭激烈,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切實降低藥價,解決農村看病難的問題。三是要始終堅持抓計劃生育就是抓經濟發展的觀念,把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以農村流動人口、邊遠山區、人口稠密地區為重點,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計劃生育率,降低多孩率,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毫不放松“一放二扎”,全面開展醫學監護,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切實減少計劃外生育、堅決控制多孩生育,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認真落實農村人口獨生子女“獎、優、免、補”政策,強化社會撫養費征收,采取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加大對違法生育案件的查處力度,對國家公職人員違法生育或非法領養一律給予“雙開”處理,嚴格執行“一票否決”、“黃牌警告”制度,嚴肅處理干擾計劃生育工作的行為,積極營造抓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圍,推動我縣計劃生育再上一個新臺階。同時,要重視農村文化、體育等事業的發展,不斷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切實抓好“三村”建設、農村“八個一”工程建設、“十星”級文明戶等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切實改變落后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