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赴江蘇省江寧區、宜興市、蘇州工業園和臨沂市蘭山區考察情況的報告
第三,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走集約化和市場化的路子,按照市場化的要求,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從江寧看,對城市建設和區域經濟拉動作用最大的是開發區,開發區是當地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江寧的開放型經濟之所以保持強勁勢頭,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開發區和城市載體建設,提高了項目承載能力。不僅江寧,整個江蘇,包括五蓮縣高澤鎮,他們都以生動有力的實踐說明,園區是開放的窗口、工業的載體、招商的戰場、經濟的增長點、發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當前,我們要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對照先進,重新審視、謀劃、優化園區的軟、硬環境。區里要重點抓好高科技工業園的開發建設,有條件的鎮街道也要研究論證建設自己的工業園區,打造招商引資平臺,增強財政造血功能。和江寧開發區相比,東港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也曾搞過園區開發,但最后都沒成功,原因就是開發模式落后。因此,興辦園區要樹立正確的開發思路和辦法。一是要堅持規劃先行,做到高起點規劃。要聘請國內外專家對園區進行高起點定位規劃,做到一次規劃,整體成型,分步實施,滾動開發。同時,要加大規劃執行力度,克服長官意志和一切隨意性。二是在發展觀念上搞突破。園區必須是“特區”,必須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必須按照“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打破慣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開發思路、經營體制、招商機制、社區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膽探索。三是在市場化運作上搞突破。學習借鑒江寧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以及宜興鄉鎮工業園的“公司化運作機制”,堅持用經營城市的理念、綜合開發的手段、改革開放的辦法、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加快園區的各項開發和建設,拉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四是在經營重點上搞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經營、產業經營、資本經營。土地是目前我區最大的資產,經營園區首先要經營好園區的土地,千方百計做好“以地生財’的文章,這是解決當前無錢辦園區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土地經營不僅要控制好土地,更要注重單位土地利用效果和長遠投入產出率。要大膽引進外資進入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加快基礎設施、公用項目的產業化步伐。
第四,政策和環境是發展的生命所在,政策和環境越優越的地方發展越有活力。加快東港經濟發展步伐,特別是搞好園區的建設與開發,必須創造優越的發展空間和環境。一個地方政策環境好,服務效率高,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就大。對照江寧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務城市發展,爭取市里政策支持,特別是在園區發展上,進一步優化高科技工業園的發展環境,提高競爭力。二要學習先進地區的做法,區內政策再放寬,環境再優化,服務措施再強化。區直有關職能部門在權限范圍內,政策能放寬的一定要放寬,審批事項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審批時限能縮短的要縮短,要堅決杜絕部門利益、眼前利益,切實為大局、為經濟發展盡職盡責。要發揮區一站式服務大廳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強化服務功能,提高辦事效率,確保投資者辦理手續能夠來得了,辦得下。三要進一步抓好軟環境建設,建立軟環境建設投訴舉報和處理機制,拿出過硬的措施,注意抓反面典型,對吃拿卡要等影響經濟發展特別是招商引資的單位和個人,不論涉及哪個部門、哪個人,都要堅決處理,決不姑息遷就,為全區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