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縣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探索與研究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產業鏈條,進一步提高畜牧產業化水平
近幾年,淇縣畜牧業已經形成一個從種畜禽──飼料──飼養──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貯──運銷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及從龍頭企業──專業場(戶)──批發商組成的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走出了一條“小群體,大規模”和“大規模,集約化”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實現了畜牧業由分散型、小規模、低水平、低效益向集約化、大規模、高水平、高效益的轉變,進一步提高了產業化經營水平。
1、強化龍頭企業建設。在整個畜牧產業化鏈條中,龍頭企業是關鍵,它是連接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橋梁。我們按照“發展高起點,管理高水平,服務高質量,經營高效益”的方針,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先后培植了永達和大用兩個國家級畜牧龍頭企業。近兩年又先后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了年產24萬噸的大用飼料加工廠,引進一條時宰5000只的肉雞加工生產線和班宰1000頭的生豬屠宰線,擴建了年產5000噸的西式精火腿生產線。使肉雞加工能力由1.5萬噸擴大到6萬噸,年加工生豬能力從無到有,達到50萬頭。同時,永達公司還兼并了湯陰縣肉種雞場,進一步壯大了龍頭企業的經營規模和實力。截止目前,大用、永達兩大龍頭企業集團固定資產分別達4.5、3.6億元,年創產值10億元,上交稅金700多萬元,分別較“八五”末增長2.5倍和2.8倍。
2、完善產業化運行機制。我們在不斷完善“瘦肉型豬工程”和“蛋雞工程”產業化運行機制的同時,把完善“肉雞工程”產業化運行機制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大力推廣了“合作投資,承包經營,風險獨擔,讓利于民”的反租承包發展“肉雞工程”的辦法,即由永達公司和大用公司兩大龍頭企業牽頭,利用自身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實行跨行業、跨地區經營,與本縣或周圍縣(市)農村集體、機關團體或個人等合作,由對方投資建設符合肉雞規模飼養設計要求的年出欄30萬只的商品肉雞場,由龍頭企業投入流動資金、技術及人員,并選派場長,建場方選派一名副場長,實行承包經營。承包期5─7年,建場方在不承擔任何風險的情況下,保證其建場投資金額的年回報率達30─40%。如建一個年出欄30萬只的商品肉雞場需要投資60萬元左右(包括雞舍建筑、肉雞生產設備、供水電設備、通風設備、附屬建筑等),年保證回報金額22萬元,回報率達36.7%。如果新建雞場時原有水電設備可以利用,其投資回報率可達40%。
3、壯大龍尾生產規模。通過大用和永達兩個龍頭企業的帶動,順利實施了“瘦肉型豬工程”、“肉雞工程”和“蛋雞工程”,使全縣規模化生產再上了一個新臺階。全縣累計建成千頭以上瘦肉型豬場42個,年出欄30萬只的商品肉雞場164個,年存欄萬只以上的蛋雞場15個。畜牧專業化產值占畜牧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9.5%。
通過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畜牧業整體效益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畜禽生產水平和飼料報酬率兩方面。單只種雞年產蛋量由原來的130枚提高到160枚,提供雛雞量由原來的100只提高到130只;商品肉雞成群成活率由原來的85%提高到92%以上;商品豬料比由原來的3.5:1下降到3:1;肉雞料肉比由原來的2.1:1下降到1.9:1。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