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學會做人)
第二,誠實守信,公道正派。人無信不立,人不公無威。說話辦事講誠信,講公正,是做人的又一基本要求。有的人信奉個人主義生活哲學,一輩子都是功名利祿和一己私利的奴隸,為了個人私利,不惜欺瞞別人,搞陽奉陰違兩面派作風;不惜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殊不知,這才是團隊發展之大忌。所以,我們要倡導誠實守信的理念,提倡與人為善、誠心待人,表里如一;我們要倡導公道正派的理念,提倡一身正氣,光明磊落,心底無私,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人,凝聚人。
第三,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我們都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這個集體中來的。這是一種緣份,更是一種機遇,一種在履行管理職責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機遇。而集體是我們每個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臺,是走向成功的載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懂得了這樣一層道理,我們就能理解愛崗敬業對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里,與之同喜同樂,為之夙興夜寐,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特征二:心正,樹立準確的人生態度
所謂“心正”,就是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保持積極健康、樂觀向上、與世有益的生活態度,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不斷修煉心性、陶冶情操、完善人品;就是能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理想與現實、機遇與奮斗、耕耘與收獲、奉獻與索取、名與利、苦與樂等各種關系;就是始終保持一種中正、和諧、寧靜、淡泊、穩定的心境,坦然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喧囂、誘惑和煩惱。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就留下一段“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的典故。他在江北瓜州任地方官時,自覺修身有得,就寫一首詩,派書童送給江南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詩是這樣寫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何謂“八風”呢?從字面上看,是八面來風的意思。而佛法所指的是利(利益)、衰(逆境)、毀、譽、稱、譏、苦、樂等八種情緒之風。意思是說,他本人修身養性已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八面來風都無法吹動。那佛印禪師讀罷詩后,提筆批了一個字,讓書童帶回去。蘇東坡一看,只見上面批了一個斗大的“屁”字,不禁無名火起,于是乘船過江去找禪師理論。禪師迎著蘇東坡呵呵大笑道:“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么一個‘屁’就把你吹過江來了呢?”。蘇東坡聽得一愣,頓時面紅耳赤、無言應對。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要真正做到“心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堅持不懈、躬身反省、深刻剖析,不斷剔除心中的雜念,保持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如何修煉“心性”,有人提出要具備“五心”,我認為還比較到位:
一是“進心”,即進取之心。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向高處走”。一個人如果沒有了上進心,就會失去人生的追求和前進的動力,就會在消極等待中度過庸庸碌碌的一生;同樣,一個團隊如果沒有了上進心,就會失去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就會逐漸消亡,被社會所淘汰。因而,保持積極健康的“進心”,對個人、對集體乃至對整個民族,都是必備的優秀品格。但是,必須采用正確的進取之道,靠勤奮敬業、扎實工作,靠優異的成績來取得,決不能抱著損人利己、搞陰謀詭計的想法去擠兌別人,以鋪平自己“上進”的道路。否則,只能使自己失去做人的基本品行,成為人人不愿共事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