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中心學習組學習會上的發言
二、關于2005年工作的思考
2005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關鍵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各項工作都要確定新目標、增添新舉措、激發新動力、促進新變化,全力推進我市“兩最”、“兩強”奮斗目標的實現。
物理學講到作用力,作用力都有一個受力點。明年的工作從哪里突破?我認為,要堅持從點上突破,促全局發展。
(一)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撬動點,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突破基礎設施瓶頸,是實現城鄉協調持續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撬動點。我們必須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加快完善城鎮體系和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進一步創新經營城市理念,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對農村的輻射帶動能力,形成城鄉互動的良好局面。
一是加快完善城鎮規劃體系。規劃是龍頭和基礎。規劃的作用有兩個方向,其一是限制,限制不符合規劃的項目進入,并對現有不符合規劃的項目提出整改或逐步置換要求;其二是鼓勵,鼓勵符合規劃的項目進入,為城鎮的發展,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預留空間。我們要牢固樹立科學規劃意識,加大城鄉規劃統籌力度,抓好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在編制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將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專業規劃作為規劃編制的主要內容來抓。要抓緊編制世界遺產保護控制性詳細規劃、紫坪鋪庫區周邊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西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集鎮總體規劃等全市發展熱點地區及城市重點發展區域的各類規劃。
二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經營的理念、市場的手段,充分整合城市資源,努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要重點加快歷史文化復興工程、“中國水街”、天和盛世等重點工程建設,實施玉帶橋片區、米市壩地區、銀杏廣場片區舊城改造,全面完成寧江北廠片區舊城改造,建成二環路綠色通道,啟動外北街延伸段改造工程,改造玉帶橋街路面,加快亮河邊工程建設,建成奎光塔文化公園、群藝館,啟動文化藝術中心規劃建設,加快玉堂境內城市骨干道路建設,完善配套西區基礎設施功能。
三是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的路網體系。這里我談一個觀點,都汶高速公路建成以后,我市將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交通網絡的重組,將會帶來市域經濟的巨大變化。我們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建設有利于推進我市城鄉一體化、加快經濟發展的路網體系。要加快實施青城后山旅游環線(沙坪—兩河口)改建工程,完成蒲陽善慶街橋建設任務,完成沙西線延伸段、光華大道延伸段的前期和啟動工作,進一步完善市域路網建設。特別要積極爭取開工建設2—3座跨岷江大橋。這既是落實市委打通三大走廊決策的重點工程,又是落實成都市關于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具體行動;既是順應群眾意愿和要求、實現河東河西一體化的重點途徑,又是縮短我市河西鄉鎮與成都的距離,主動融入大成都經濟圈的戰略舉措。
四是加快實施水、電、氣、通訊、光纖電視綜合配套工程。積極推進220kv崇義變電站建設,力爭明年5月底建成并投入運行;積極爭取將110kv革新變電站建設項目列入成都市2005年急建項目,使之盡快上馬,以緩解我市用電緊張的局面。加大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新建30公里標準化供水渠道、30公里u型槽、標準防洪大堤1200米。結合重點集鎮和中心村建設,實施對全市鄉鎮水廠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提高各鄉鎮水廠供水管網的覆蓋面,加強飲用水水源區的保護。進一步提高農戶安裝有線電話、光纖電視的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