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育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作用
北林區中小學現有學生21787名,這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不但關系到本人的健康成長,他們還可以成為一支數量龐大的義務宣傳隊,向家庭和社會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宣傳工作。
去年我們在學習、宣傳、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工作中,通過開展“十個一”的系列教育活動,他們把在校的學習收獲帶回家庭,向父母系統地宣傳了“兩法”,通過參加社區街道活動,又宣傳了社會。
去年我們配合揭批邪教“法輪功”,把區關工委編寫的“不讓‘法輪功’進家門”的宣講材料,講發給每個學生,他們不但自己學,受到教育,還帶回家庭,向家庭成員宣傳,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今年以來,我們在學習、宣傳、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工作中,通過開展“編、講、看、賽、評、讀”等系列活動,學生將區老干部講師團編印的“道德四字歌”、“學習綱要”千字文等材料,帶回家庭和社區,廣泛向社會做到宣傳,四月份我們在第六中學召開了北林區教育系統學習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現場會,總結推廣了他們同家庭、社會共同學習貫徹《綱要》的經驗。
在幾年來我們評選“十佳小孝星”的工作中,通過典型人物事跡介紹,向社會廣泛宣傳,充分發揮榜樣示范的教育作用。通過宣傳,產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對維護社會治安、凈化社會環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通過開展“三結合”教育,突出時空優勢
青少年時代是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人接受學校的正規教育由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一般要經歷二十年的時間。雖然一個人也在隨時接受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受到教育,但都遠不如學校所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更為直接和有效。學校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施以個別教育,叫做因材施教。這種近二十年的系統教育的效果,是家庭和社會影響教育所根本達不到的。這是學校教育在時間上的優勢。
再從空間上看,學校教育不僅對學生要管校內“三尺門里”,同時也要管課后的三尺門外,全面負責。多年來我們所開展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就是從學校到家庭再到社會緊密結合,同步施教,使學校教育在空間上保持連續性,避免和防止了“5+2=0”。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了創辦學生家長學校,建立校外教育輔導站,單位共建共育等多種形式,有效地開辟校外教育陣地,使學生得以在校外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繼續受到教育,得到了良好效果。
新華小學堅持與吉泰辦老年公寓開展共建活動,每星期都有學生輪流去公寓為老人做好事,送溫暖,請老干部、老教師為學生作報告,現已堅持數年之久,學生活動面達百分之百。第六中學與朝陽管理區共辦老少同樂活動站,與畜牧獸醫院家屬大院共建校外輔導站,經常開展揭批“法輪功”、宣講公民道德、舉辦雷鋒事跡圖片展等多種活動,不但使學生受到了教育,同時也幫助了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幾年來我們通過發揮上述教育部門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從中體會到教育部門必須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主動參與,與公安、司法及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團結協作,互相支持,教育部門的作用才能發揮。今后我們要更加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為維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為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