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筑農民增收的戰略支撐
五、著力推進科技進步,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動力之源”
農產品加工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維護和發展,關鍵在于推動科技進步。一是實施技術創新,增強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加快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改造傳統的農產品加工業;引導企業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引,加大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改造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力度。引導企業充分利用現有各項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技術創新、技術投入的力度;大力推廣農科教與龍頭企業聯姻,實施產學研一體化;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組建自己的研究開發機構,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逐步發展成為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較強技術創新能力的現代企業。二是扎實抓好農業科技培訓推廣工作,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要采取多種形式,建立和完善各類科技培訓體系,逐步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術水平。充分發揮農業服務中心等農技部門在技術推廣方面的主導作用,引進、推廣一批品質優良、營養價值高、效益好的優良品種,為加工業資源不斷地提供符合要求的優質農產品原料。鼓勵農技人員通過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技術入股等形式與龍頭企業和農戶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科技創新和推廣實用技術全面落實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三是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高度重視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安全衛生。參照國際、 國內相關標準,加快制定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并把相應的技術規范和農藝要求引入農戶,帶動農戶和基地進行標準化生產,創造一批優勢農產品和名牌產品。支持和推動龍頭企業要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衛生檢疫等進行嚴格的標準化管理,提高農產品加工的質量安全。有條件的龍頭企業要爭取通過國際相關組織的質量認證、安全衛生認證,以取得進入國際市場的資格和國外消費者的信任。
六、推進加工園區建設,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手段
推進農產品加工專業園區建設,不僅有助于形成集聚生產要素的“洼地”,為招商引資提供載體保障,而且有助于培育骨干企業,發展配套產業,帶動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促進農業區域結構的優化。目前,我市的安福寺鎮“三峽果蔬工業園”已初具規模,入園企業已達4家。從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在園區建設上還須進一步加大力度。要實施優惠的政策措施和優質的服務,引導和促進各種要素向園區集中,大力培育園區產業優勢。一是要切實抓好園區規劃。要以建設全省知名的農產品加工園區為目標,在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按照有利于城鎮品位的提升,有利于環境治理,有利于產業集群發展的要求,認真抓好園區的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業規劃,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嚴格控制在園區建設分散的住宅、辦公按非生產用地,防止土地浪費。強化園區規劃用地管理和環境影響體系,對入園企業嚴格把好項目審查關,禁止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進入園區。對科技含量高、產品市場前景較好、成長性較好的項目優先鼓勵進駐園區。二是要理順園區管理體制。要建立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實行政府扶持、市場運作、實體經營、多元投入。在園區設立管委會,負責制訂園區發展規劃,統一報批入園投資項目,做好對入園企業的跟蹤服務和管理,負責園區內安全保衛,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工作,保障入園企業依法自主經營。同時,采取國有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等形式成立開發建設公司,由負責建設園區內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以及園區內土地的征用、開發、建設,并搞好招商引資的具體工作。三是要優化園區服務環境。要在園區內實行代辦制服務,由園區管委會配合市行政服務中心為入園企業代為辦理注冊登記和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類手續。對入園項目的服務性費用,由市制定統一的最低收費標準,由園區管委會實行一個口子收費再按比例分發給有關單位。除處理突發性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進行安全檢查外,未經市經濟發展環境領導小組批準,任何部門、單位和組織不得進入園區檢查或收費。各級管理、服務、收費等部門必須大力優化園區服務環境。實行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公開,辦事制度公開、收費標準公開,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辦事效率。要通過不斷改善環境、優化環境,凸現環境優勢,構筑園區建設的“服務高地”,以吸引更多的農產品加工項目落戶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