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推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
第四,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解決融資難問題。一是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要體現區別對待,其政策扶持的重點應是有產品、有市場、有發展前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對于污染環境、能源消耗高、質量低劣的中小企業,要下決心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關閉。同時,對于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中小企業,要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二是對處于創業初期的中小企業,財稅部門應給予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增強中小企業的資本積累能力;人民銀行應當積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籌借生產經營資金,以解決中小企業自籌資金困難。三是對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國家(證券委)應當積極搭建直接融資平臺,打通直接融資通道。政府必須大力推動具有較強成長性、技術要素豐厚的中小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四是要通過改善信貸業務發展的法治支持環境,實行中小企業信用公示制度,財稅部門對商業銀行發放中小企業貸款實行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更有效地調動商業銀行拓展中小企業貸款市場的積極性。
(二)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
中小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并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在管理機制方面保持更大的靈活性和優越性,這必然要求其不斷地實施管理創新。那么,中小企業如何實施好管理創新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要切實抓好經營管理思想觀念的轉變。
典型的實用主義、經驗主義、冒險主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觀念陳舊、管理創新觀念淡薄往往是中小企業在管理創新方面無突破性進展的深層次根源。因此,要想實施好管理創新,首先應抓好管理思想觀念的轉變。一是要徹底摒棄經驗主義,用科學的管理思想武裝頭腦。要生存并穩定的發展必須放下架子,積極學習吸收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用科學的管理思想武裝頭腦。二是克服“創新無用論”,真正重視管理創新。三是要走出中小企業機制優越的誤區。中小企業確實存在機制優勢,如中小企業不過多涉及國家管理體制問題,企業的一些遺留問題少等,但這種優勢僅是暫時和相對的。中小企業應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的管理問題,真正正視自身機制的弱點,重視對改革創新工作的投入。
二是要圍繞培養企業核心能力來實施管理創新。
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持續不斷的發展,必須具有不斷發展壯大的能力,即核心競爭能力。這種能力從根本上講,就是企業能不斷地產生綜合優勢或某方面的絕對優勢,為企業源源不斷地帶來效益的能力。具體講,就是新產品的開發能力、生產能力、市場開拓能力,資金運作能力、員工激勵能力等。從三株、巨人、太陽神等“星級”中小企業“殞落”軌跡看,企業核心能力差是其失敗的主要根源,因此,中小企業實施管理創新的重點,應放在培養企業的核心能力上。從技術創新、人才開發、體制完善、資本運作和市場開拓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實現管理方式的創新。
三是注重實效,扎扎實實地實施管理創新。
就某項大型的管理創新活動而言,切實可行的方案出臺往往需要付出許多艱辛的勞動,其實施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性工作。因此,中小企業要真正抓好管理創新工作,取得管理創新成果,必須掌握好科學的方法,注重效果,踏踏實實地做好其每項工作。
(三)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